不见人头攒动,只听机声隆隆。
贵港造林部造林现场,5台机子同时作业,沿着垂直等高线方向,清理出一条条宽度为8-10米的带,再按竖行挖出三列深50cm,底宽50cm×50cm的暗坑,没一会儿就完成了两片山头的备耕施工,效率让人眼前一亮。

机械正在林地作业
2022年,高峰林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造林模式,特别是贵港造林部、南宁造林部,所辖大部分林地地势平缓,80%以上的新造林都采用了机耕模式,从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机耕造林效率是人工的10倍
南宁造林部经理李上礼介绍,“机耕造林效率是人工的十倍,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的造林需求。今年我们有2800亩林地的造林任务,如果使用8台机子同时开展作业,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备耕造林工作。”
据了解,目前机耕的工序主要有清山、扒带和挖坑,比人工备耕造林减少2道工序,且一台机械一天的作业面积可达15亩,人工作业在同等条件下一人一天约可完成1.5亩,机械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倍之多。
南宁造林部副经理黄明智高兴地说:“我们基本上每年都有几千乃至上万亩的造林任务,有了高效的机耕模式,就不用担心不能及时完成造林了。”
而且,机耕造林对林地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林地坡度在35°以下,都可以使用,这为高峰在场外大规模发展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机耕造林兼具灵活性与标准化
随着人工紧缺,劳动力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用工荒”成为困扰林场营林发展的新常态,机械化应用势在必行。
“造林成本不断升高,工人数量不足,施工时间受到严重制约,这可能会导致我们错过造林时节,同时人工作业还常常出现质量参差不齐,不符合林场营造林技术规程的问题,这让我们深感焦虑。”贵港造林部经理杨汉春表示。

采用机械备耕的林地整齐、干净
引入机耕造林后,解决了时间灵活性与作业标准化两大问题。现在,造林部在造林工作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作业时间更加灵活。贵港造林部长期与多名熟练的勾机操作手保持着友好联系,只要造林部有施工需要,他们可以随时到位,有力地保障了造林部营林作业进度。
桂平市石龙镇一片475亩的机耕新造林,远远望去,大小均匀的暗坑横看成行,竖看成列。贵港造林部党支部书记徐稳说:“机械作业施工标准、规范,施工质量有保障,让我们做营林生产越来越顺心了。”
机械造林苗木长势佳
一眼望去,茫茫林海叠翠,这是一片有成为精品林潜质的林子。2022年,南宁造林部在兴宁区五塘镇两山村采用机耕造林1430亩,经过调查,现在林子平均树高12m,平均胸径9cm,预计2029年采伐时亩出材可达15m³。

南宁造林部机耕林地长势良好
营林科科长莫烔松介绍,采用机耕造林,植苗坑更大更深,土壤更加疏松,更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
根据林场当前的营造林技术规程,机械挖坑造林以挖暗坑为主,植苗时不放基肥。暗坑意即按照一定面宽和深度进行松土,表土和心土不需要挖到坑外,它的优势是比挖明坑效率更高,同时可以疏松土层。植苗后10天左右苗木已经生根,此时开展第一次追肥,效果更佳。
造林部的技术员们都说,机耕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更高,可以达到98%以上,基本不需要补植,一排排一列列苗木排列整齐,长势喜人。
机耕造林的诸多优势,让它成为高峰在场外发展造林的一大“利器”。未来,高峰林场将不断探索机械化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以科技引领蓄势发力,全力推动“360”全方位营林任务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