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淘洗,始终有幅画面停泊在记忆深处,并随光阴流转,愈见清晰。2000年7月,赤日炎炎,刚从大学毕业的我满怀憧憬地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来到高峰林场六里分场报到。一排排的平房和简陋的办公室就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新起点,而最让我头痛的是:所有职工讲的是我根本听不懂的南宁白话,我为了更快能听懂南宁白话,经常通过观察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去揣摩和理解。就这样,我融入了高峰林场这群造林大军!成为高峰一名林业技术员。回首22载,历历在目,心潮澎湃……
一次选择,痴心坚守
26年前,机缘巧合,我就读了广西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一毕业就一头扎进林场最基层,克服步行巡查林地的艰难和一窍不通的南宁话语关,在分场与职工和农民工一起深入每个山头地块。日子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22载,7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有群山与林海陪伴着,从激情到平静,从平静到习惯,从习惯到坚守,用我的青春芳华守护着山上的那一片绿。当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足足有我十多个那么高时,我的心情会无比地喜悦。
这些年,我踏遍了工作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山林深处的岁月将我乌黑的秀发染成斑驳的白发,同时也由当年的懵懂小妞变成了半百阿姆。然而,我却收获了一片片青山。
一腔热血 艰辛无悔
高峰林场位于南宁市郊,地跨三县五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高度约500米。我曾在两个比较偏远的军山分场和桃源分场工作过,其中记忆最深的就是军山分场的一件事:2004年2月到军山分场任副场长,5月份开始做森林资源调查(二类调查),由于当时人员编制少,一个单位只有一名副场长和一名技术员,所以我二话不说担起二类调查的负责人,如果是正常情况的话肯定是没有什么的,但当时我已是怀孕4个多月的孕妇,自己也没想那么多,一心想着的是“怎么又快又好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总场安排了两个在校大学生实习并协助分场调查工作,当时的工作模式就是:我白天带一个组上山做外业调查,晚上回到分场还要做饭,因为实习生真不会做饭,吃饱后再到办公室做内业,历时3个多个月时间完成了3万多亩的内外业森林资源调查。直到完成所有工作,小腿抽筋才想起来去医院看医生和做产检。这件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后怕,可我并不后悔。
分场离南宁市50公里,路远且泥泞,非必要都不到南宁市里。山里的生活既艰辛又恬淡,既单调又充实,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只有忙忙碌碌的脚步……一年一度的春夏秋冬,有绵延茂密的山林伴着我, 我也默默地伴着那里的一草一木,苍茫的林海和林地守护就是我的“战场”。22年以来,我没有因为自身原因耽误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工作。22载回眸,突然间感悟--其实辛苦也是一种享受,我无怨无悔!
一心呵护,共同成长
高峰林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森林与许多高峰人和我22年的相生相伴,相护相守,情感交融!一草一木,千红万绿,我对它们的关爱甚至超过了我的亲人!特别是我种的树,从小看着她长大,每每凝视,护犊之情油然而生……高峰将近60万亩的林木是咱老一辈高峰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得保护好,不能让这片绿海在我们手中褪色,否则,将对不起前辈,也愧对后辈子孙。
每逢清明节、三月三等森林防火高风险期,很多群众都会登山、扫墓,这也是我最忙的日子……组织职工在进山口进行登记,发放传单,不厌其烦地跟进山群众宣传:文明扫墓,不要带火种上山,不要破坏树木。一刻也不敢放松,晚上还要千叮万嘱值班人员,并不定时地到瞭望塔上督导,就算是睡着了,心里也总有一根弦始终绷着!
22年来,对林业事业的那份激情和热爱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里,我以山为家,以林为友,日复一日穿梭于山林中;22年来,我每日迎着朝霞,送走夕阳,在深山中守望着绿色,奉献着青春,和高峰林木共成长……
文:廖满秀
编辑:杜金环
核稿:李日凤
责编:莫凡 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