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同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高峰林场获奖作品(三)丨 平凡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3-12-24 浏览量:

 在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举办的区直机关统一战线“同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中,高峰林场职工刘雨杭的作品《平凡的坚守》获得优秀奖。





深秋初冬的时节,山里的天亮得都会晚一些。早晨六点多,黎明初现,摩托车车灯的光柱比阳光更早的照在这座大山上,老旧摩托车的“突突”声由远及近。

“老吴,今天还那么早啊?有我在这儿盯着就行了。”工头从工棚里边走出来边说,老吴把摩托停好,呵出一口冷气,摘下已经破了皮的摩托车手套,搓搓手,从车上取下几份还冒着热气的包子拿给工头,“现在挖坑放肥,不过来看着我也睡不着,叫他们起来吃早餐吧,吃饱了要开工了。”说着老吴便向林子里走去,这里翻翻,那里看看,再检查一下昨天的挖坑情况。

老吴个子不高,将将一米六的身高,偏瘦的身材,一张黝黑的国字脸,眉间皱着抚不平的川字纹,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看起来不像是林业工作者,倒像是一名乡村教师。老吴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到林场工作,从总场到林化总厂再到中纤厂,又回到分场再到造林部,从一线工到承包者,兜兜转转到现在已经五十大几岁了,每天都还在林子里钻来钻去,和面前的山林一起过了大半辈子。前两年老吴的身体出了问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体力下降很多,干不了太重的活,那之后他女儿和朋友同事都劝他回家里好好休息,每天养养花,和以前的工友一起聊天下棋散步,都到了退休的年纪了,也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可是老吴不听,在家里休息了几个月,身体稍微恢复了一些,就又跑到林地里去了。

“老滕,来这里,昨天挖的坑这边这一片挖得小了一点,一会你记得叫分包这片工地的兄弟来翻工。”老吴在林子里对着工棚大声喊。“懂了懂了,等下我就叫他们过去翻工。”老滕有些无奈的回答,转头去交代手底下的农民工兄弟。听到要翻工,农民工兄弟难免有些意见,用桂柳方言抱怨着说:“翻工翻工,个把坑小了点也要翻工,又不影响他肥料放进去,到时候我回土把土回得厚一些不就行了,每个坑都要那么标准,那谁做得了。”“哎呀,人家怎么说就怎么做嘛,都是按照技术规程的,他说得也没错的,坑是小了一点的,不要偷懒了,今天的要好好按照标准来挖坑,晚上我去买只鸡挖点五指毛桃来炖个汤补一下。”老藤听到抱怨后急忙稳住兄弟的情绪。恰巧他们的对话被走了一小圈林地回来的老吴听到,老吴立马严肃地说:“技术规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的,当初也培训了挖坑的标准尺寸,你挖的坑就是小了不符合标准,不翻工到时候检查验收的时候不过那怎么办?”“哎呀,他们也不是真的不想翻工,只是随便抱怨两句,等下我就马上安排他们先去翻工再去做今天的工。”工头看到老吴严肃起来了,对着工人努努嘴,拉着老吴边走边说。老吴平时为人很随和,但是一工作起来就会很认真严肃,甚至会有一些认死理,翻工就是翻工,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林地一动工,老吴总会天还没亮就赶到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出工,在所有工人之间来回穿梭检查指导,往往还没开工多久老吴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

藤县多风多雨,受台风影响比较严重,每到台风时节,老吴总是忧心忡忡,担忧还未成林的树木被台风折断,更担心住在山里工棚工人的安全问题,时刻关注着气象局的预警信息,很多时候技术员还没来得及通知他让工人撤离工棚到镇上的安全位置,他已经早早把工人安置好了。一次,突降暴雨,上一刻还晴朗的天空像被泼了墨一样迅速染黑,下雨的声音像是用盆泼水的哗哗声,来不及让工人慢慢撤离了,林站当即决定开车前往林地把工人接出来。当我们带好装备跑到楼下准备出发时,就看见老吴披着雨衣急匆匆向林站跑来,人还未站定便语速极快的和我们说:“你们进工地撤离工人,我也一起去,朝林那边工地一下雨就容易塌方,平时上去的路我担心雨太大车打滑上不去,我对那边工地最熟悉,如果平时上去的路塌方了,我还知道另外一条从村里绕进工地的路。”话还没说完就把还在滴水的雨衣卷在手上,跨步上车。

果然,往常进林地的路由于大雨冲刷,车子尝试几次都滑了下来,便让老吴带着往另一条路走。山里的路坑坑洼洼本就难走,再加上是一条“新路”,路况不熟,车子只能慢慢地往前挪。雨还在下个不停,老吴越来越焦急,不停地打电话给工头询问工棚的情况,让工人先收拾好东西,检查好皮卡车的车况,我们一到就立马一起撤离。一路有惊无险,车子刚刚抵达工棚,老吴顾不上套雨衣就去帮工人一起收拾物资、安排工人有序上车撤离,等到最后一个工人安全到达镇上时,他才长舒了一口气,全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被黄泥水浸透了。台风过后没两天,天气还没晴朗,老吴就又骑上摩托车前往林地查看受灾情况,详细记录好受灾的地址和面积,为后续林站的救灾工作提供数据依据。这时候,工头老滕总会笑眯眯打趣老吴说:“老吴,你干脆转岗去干技术员得了,当承包者有一点屈才了吧。”原来,是老吴去查看受灾情况时,不单单查看自己承包的林地,还顺便把一路进去的公家地、其他承包者承包的林地的受灾情况一起查看并记录好,回来如实报给林站。老吴爽朗一笑:“我老了嘛,要是我再年轻一点我就去申请转岗了。”“老吴你这样子做,不觉得自己吃亏吗?”老滕不解地问,“嘿呀,老滕你真的是,我们承包者也好,技术员也好,都是为党和国家植树造林的,谁干活都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哪有什么亏不亏的,我反而还觉得赚了,早点掌握受灾情况,还能早点救灾,损失反而没有那么大。”老吴笑着跟老滕解释。

老吴在生活上是个十足的热心肠,而且掌握的维修技能颇多,从简单的换灯泡到复杂的家电维修,就没有老吴不会的。平日里遇到需要帮忙或是东西坏了需要维修的问题,到老吴房间门口喊一声“吴大哥”,不多久他便会带着工具赶来帮忙,碰到一些需要更换的小零件,老吴都是自掏腰包买回来更换,每每说让他不要自己买零件,需要什么我们自己出去买回来让他更换,他都摆着手推辞说:“这些小零件不值什么钱的,大家都是自己人,你们平时内业外业都那么辛苦了,这些后勤的小事情交给我就好”。一次,林站里的洗衣机出了问题,启动不了了,我去老吴房间叫他下来帮忙看看,房间的门开着,老吴端坐在桌子前观看党史学习的视频,面前还摆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我敲了敲门打趣说:“吴大哥,你不是党员还学得那么认真啊,我说我怎么经常听到党的精神解读,党史学习的视频声音。”“活到老学到老嘛,党带领我们这几十年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强,我都是一路看、一路跟过来的,肯定要多学习学习党的知识的,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是也要听党话、跟着党走的,早日向党组织靠拢嘛。对了,小刘,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老吴爽朗地说到。“是的是的,洗衣机坏了,吴大哥去看看能不能修一下。”我才想起来找老吴是让他帮忙修洗衣机的,“好的,你等我一下,我找一下工具。”说完老吴便转身去拿工具了。

此时恰巧窗外的阳光刚好照在老吴的身上,映得他的背影微微发光。老吴刚刚说的话让我想到,他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一代人,经历过穷苦也见证了富强,感受过转岗的阵痛也沐浴着改革的暖风,从小接受的就是党的教育,即便不是党员,党的教育也已经深入他的内心,听党话、跟党走已经成为了他的自觉。从最开始的为祖国造绿守绿到现在为了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大山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树为笔,描画青山华章,以绿为墨,点染大地色彩。

文:刘雨杭
编辑:卢钦标
核稿:杜金环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