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作品赏析丨方寸之间流溢星河 书香为伴似栖桃源

发布时间:2024-07-09 浏览量:



在2024年区直机关全民阅读活动“阅读伴成长”主题征文比赛中,高峰林场职工李敏华作品《方寸之间流溢星河 书香为伴似栖桃源》获得一等奖。


全民阅读

提到阅读,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便是“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张元济先生在1949年为香港“三联书店”写下的一副对联,以此来激发和勉励世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勤奋读书的热情。回首一路走来,每当书卷轻启,盈寸间,内里流溢着智慧的星河,书海游弋,独栖一方天地犹如世外桃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记忆里对于阅读最早的乐趣,便是幼时那个燥热的盛夏午后。彼时,我的母亲正忙碌着家里的大扫除,她的嗓门总是那么一如既往地高亢:“你快去把电视机旁的那个书柜给整理了”。闻言,当我跑到书柜前,打开柜门的一刹那,挤得满满当当,如砖块堆叠一样的书本映入眼帘,紧接着还有一股油墨和木质潮湿的老旧气味钻入鼻腔。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书,本想着细细整理,眼睛却被书上的文字吸引,直至暮色四合,待母亲爬上阁楼叫我吃晚饭,她看见的自然不是整齐的书柜,而是书页翻飞,像路边摆书摊似的,一本紧挨着一本,它们和傍晚的霞光交错,铺满整个客厅。自此,我的思想如同初夏的嫩荷,刚刚露出头角,阅读的蜻蜓便在心尖上悄然立足,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初到书海拾遗贝的我,贪婪地翻阅家里的每一本书,就连拿来垫桌子的报纸缝广告、牙膏盒上的说明书也不肯放过,甚至于看了又看,仍旧觉得自己如同沙漠里行走的旅人,饥渴难耐。童年里的那个书柜,也与《纳尼亚传奇》里的魔衣柜相重合,带着我的灵魂,随着《鲁滨逊漂流记》航海历险、荒岛求生,随着法布尔的《昆虫记》与自然相遇,随着《一千零一夜》里的每个光怪陆离的故事认识真善美,随着书籍里的一个个字符,徜徉远行。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中学时期,我阅读的书目稍有增长。在学校办下借阅证的那刻起,我便会在每周四的图书馆开放日,放学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早早飞奔到图书馆铁门前,迫不及待地等待老师打开铁门。因为只要慢一步,好看的书本就会被一抢而空。
印象最深的书,是偶然在尘封书架上一眼瞥见苏联作家鲍・波列伏依的报告文学——《真正的人》。书中描写了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歼击机驾驶员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在空战中受伤,历经18天爬行回到苏维埃人民中,但由于双腿冻伤过度,只好截肢。失去了双腿的阿列克谢,凭借钢铁般的意志,长期的艰苦训练,终于灵活运用假腿,驾驶歼击机重返蓝天。
那时的我,摩挲着发黄的书页,把这本书就着宿舍楼道的灯光,独饮至天明。书中主人公阿列克谢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精神,尽显英雄本色,感悟英雄之伟大,正是其以平凡之身躯,成就不凡之事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假如说孩童时的阅读是近水时嬉闹玩耍的喜悦,那么中学时的阅读便似在水中体验畅游的乐趣。我和书也是老朋友了,每至深夜,故人相伴,于桌前灯下,是他带着我领略世间万象,阅尽悲欢离合。
沿着书页漫游,我与李白月下对饮,高声吟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安房直子在蓝色桔梗花田怅然所失地寻找着狐狸的窗户;与三毛在撒哈拉的沙漠里流浪,追逐着爱与自由;与史铁生在地坛独坐,给命运的苦难轻轻唱支歌。
我想,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不一定行万里路,但读万卷书籍,便能在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如山冈上的长风,带我踏遍万里横川。

经山历海寻春去 ,此心安处是桃源

工作后,我阅读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童年时那一方书柜,也不止于中学时期那一幢与爬山虎为伴的图书馆。当书读得越多,越觉自己孤陋寡闻,宛若蚍蜉仰首望鲲鹏,窥一羽而悟己微如尘,但又深深沉醉于书中广阔的天地。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曾写道“士人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以读书通世事”。我相信,阅读的意义便是使人虚心好学,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修心养性,才能摆脱眼前时间与世界的禁锢,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浩渺无垠的大海。
记得初次接触林业工作时,我面对专业复杂的业务无从下手,内心总是被一种不安与焦虑的情绪所笼罩,这份惶恐来源于我对自身能力的深切担忧和恐慌。虽然每日都有很认真努力地学习各种技术知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仿佛像是站在迷雾充斥的多条岔路口中寻找出路,急躁又迷茫。直到偶然间翻阅书籍看见这么一句话,叫做“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意思是人的努力就像土地一样诚实,一分是一分,粒粒皆辛苦。成长不是顿悟,每颗豆子也不是童话里的那株魔豆,一蹴而就便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是需要经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漫长过程。当看到这个词的释义,我的内心犹如汪曾祺《人间草木》里那有着蓬勃生命张力的豆芽,撼动挣脱出积攒许久的惘然石块,看见暖阳,急躁的内心也慢慢平和了下来,缓过湍流。
今天的我,也慢慢地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务林人。穿梭片片林海中,抚摸粗糙的树干,感受到每一棵树都是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承受住了自然的考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如我在林业工作中的努力,虽然初期充满不安与焦虑,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只有不畏艰难,不怕困苦,始终如一日地坚持,相信也会在这片林海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经山历海寻春去 ,此心安处是桃源。内心浮躁时,便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向着迟子建老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那盆野草一样,不论冷冬结花穗亦或是早春发新芽,总能不拘时令,肆意生长,生机缭绕;学着梁衡先生《树梢上的中国》里的红柳与沙棘,甘做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不求闻达,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芳华;循着《徐霞客游记》的字里行间,走遍山川湖海,感受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理想与豪迈;跟着王树增的《长征》,与红军一起越过二万五千里的伟大远征,体会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
可能有时候阅读的效果并不能在当下显现出来,但我坚信,那些读过的每一本书,翻过的每一页书,都将成为生命的厚礼,在某个时刻,带我穿越人生的迷雾与低谷,于心中寻得一处安宁,于心中寻得一处桃源净土。

文:李敏华
编辑:杜金环
核稿:邹万春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