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美丽的东升分场,有一片苍翠蓊郁的油杉林,它像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宝塔,傲然挺立,每一棵都是气昂昂的。它是东升分场的“祖传家宝”,更是留给高峰林场的一笔可贵财富。它的出现和存留,诉说着一名离退休干部一生的林业故事。
今年73岁的尹金山是高峰林场的一名离退休干部,从事林业工作40年,他一直默默坚守在一线,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最挚爱的林业。
40年,足够一棵小树苗长大成材;40年,足以斑白一个年轻人的两鬓青丝。40年,尹金山从广西林科院到高峰林场,从技术管理员到分场场长,将自己的人生书写在高山与丘陵,让绿色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重要标注。
尹金山热衷于林业科技研究,40年来,他曾参与研究的课题有20多项,其中《杉松混交造林试验研究》《油杉栽培与引种试验研究》获自治区林业厅科学进步三等奖,《杉木遗传品质改良及速生丰产组装配套技术推广》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油杉物种资源调查与人工栽培的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而他的林业情缘,始于1963年的那个盛夏。
尹金山与油杉林(罗正明/摄)
怀揣梦想 踏上漫漫“林生路”
尹金山出生在农村,从小与树林相伴,在他的印象中,森林就是秀水青山、万物丛生、鸟语花香,充满了神奇和美妙。但是随着大炼钢铁等时代的到来,山上很多树都被砍伐了,森林的美好就只能变成了小时候的记忆。
“我从小就喜欢树林,所以我读书就希望能去林校,这样长大以后能干林业,可以多种树、种好树。”尹金山说。怀着这份梦想,他克服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不断努力着,终于成功考上了广西柳州林业学校,并于1963年已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广西林科院,从事林业技术研究工作,开始了他的林业生涯。
在当时,林业并不被人看好,很多人都劝他说干林业太苦了,条件艰苦工作也累。然而,尹金山认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那就是一种快乐。“工作累点苦点不要紧,总会有先苦后甜的,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能多奉献不求回报。”尹金山说。
由于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尹金山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天刚亮就带着些干粮步行上山了,天渐暗了才下山。他在山上认真地查看林木长势、做分析对比,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丰富学识。
他每次山上都是“不走回头路”,都会围着林地绕上一个大圈,他说这样可以看得更多,了解得更多。有一次,他难得从同事那里借了辆自行车进林区,当时的自行车可是“稀罕物”,他满心欢喜地骑着自行车到山脚下,把车栓好后开始山上工作。然而,他却山上不走回头路,从山的另一边下来时天已经黑了,直到回家后才想起自行车还在山脚下,于是他连夜进山寻找。看到自行车还栓在原处,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的这一巡山习惯,差点给自己造成一笔不小的“损失”。
情系油杉 牢牢扎根在东升
尹金山可谓是东升分场的“开场元老”。
毕业两年后,尹金山从林科院转到了高峰林场生产科工作。1973年,他来到东升分场作技术员。当时,分场连进出的道路都没有,尹金山带着一伙工人,开山辟路、安装电线、搭建茅草屋,就这样在分场安顿了下来。从技术管理员到分场场长,尹金山在东升分场工作了整整30年。
东升分场3林班那片油杉林,就是尹金山于1981年种植,如今平均树高达30m,平均胸径达60cm,这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最难以割舍的情怀。
回想当年,他对种植油杉林的事情仍记忆犹新。
那年高峰林场生产科组织人员到钦廉林场参观学习,在交流过程中,钦廉林场送给高峰林场一袋约一斤重油杉种子,作为推广树种。生产科长把这袋油杉种子交给东升分场场长,希望分场能认真落实,完成任务。
当时,尹金山是分场主管林业科研的技术员,分场场长决定让他来完成这项任务。初次看到这袋油杉林种子时,他既兴奋又激动,像是看到“宝贝”似的。但是高峰林场之前从未种植过的油杉,怎么才能种好它,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领导交办的任务,我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做好,努力干出一番成绩来。”尹金山暗自立下决心。
他参照杉树和松树的种植方法,亲自播种、除草、施肥,用心培育出了油杉苗。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对比,他将油杉苗与湿地松苗混交造林,抢抓最佳造林时期,亲自带队上山造林,各个环节都不敢马虎,精心种植了油杉和湿地松混交林40多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油杉和湿地松的长势出现两极分化,油杉平均树高2.4m、湿地松平均树高2m。随着分化逐年递增,湿地松成为被压木,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阳光,不少湿地松逐步被压而枯死。湿地松的落叶、腐烂的根系变成了油杉的肥料,油杉长势非常旺盛,逐渐培养成了大径材。
“这片油杉林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它长大成材,我很高兴和满足。”尹金山说。多年来,东升分场木材盗伐、森林火灾等现场不少,可是在他的守护下,这片油杉林却得以保留了下来。
尹金山退休后仍经常回东升分场走走看看(余秋玲/摄)
保留历史 为后人留下一绿
尹金山是一个热爱森林,崇尚自然生态的人。
30年来,尹金山凭借成熟的种植技术,在东升分场种植了杉木、油杉、马尾松、湿地松、荷木、火力楠、米老牌、格木、柚木、八角、相思、金花茶等树种30多种,采取树种混交的模式,更新造林面积达36651亩次,为林场营造了树种繁多、物种多样的良好生态环境。
随着林场的逐渐发展,林种结构的不断改变,尹金山曾经种植的林木已多数被采伐,目前,仅留存下来的油杉林也只有7亩了。
尹金山退休后,仍时常关心东升分场发展。虽然搬到了城里住,但他依然每年都回分场走走,看看分场的变化,看看油杉林的长势。
他经常对林场的后辈们说:“在林场种树,选择树种很关键,选择不好就会影响了一代人。”这既是他的嘱托,也是对林场的期盼。
如今,尹金山已是两鬓花白的老人,一辈子干林业的他,最难忘的还是那片片山、片片林。因为,林业在他心中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志在青山有作为,多选好林生态美。
“我希望这片油杉林能一直保留下去,让它作为林场发展的历史见证,为后人造福。”尹金山满怀期待地说。
尹金山一直用行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最热爱的林业,而林业也因此成为了他一辈子最难以割舍的情怀。(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