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党建之窗

TheWindowOfPartyBuilding

行走的思政课堂之七:区外开拓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量:

编者按:

为了把绿色的事业做大做强做优,2023年,高峰林场开始实施营林扩量提质增效五年行动,提出了“区外再造一个高峰”发展新目标,紧接着成立了广东区域对外造林部,这标志着高峰林场场外造林进入了区内和区外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新发展阶段。2024年10月,林场召开场外造林25年发展历程总结会,明确了场外造林“十五五”的发展目标。
本期高峰林场“行走的思政课堂”坚持党建领航,走进林场广东区域对外造林部,以“调研+学习+思考+总结”的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助力林场场外造林乃至营林产业在新征程上稳健前行,推动林场“十四五”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清远造林部林地

广西与广东,合称两广,古时同属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广东一直“遥遥领先”,广西则将这位邻居视为不断加油追赶的对象。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这片热土,“春天的故事”耳熟能详,“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精神为人称道。

高峰林场场长李松海(左五)带队到清远造林部林地实地考察。图左一为高峰林场副场长卢中强,左二为高峰林场副场长黄正根

11月中旬,“立冬”节气刚过,广东却没有一丝冬天的味道,仍是艳阳高照、秋意微凉。迎着和煦的暖阳,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带领林场“行走的思政课堂”调研组走进广东,来到了林场新布局在粤东地区的梅州造林部、汕尾造林部和粤北地区的清远造林部,为这批开疆拓土的新“远征军”们加油鼓劲,送去温暖的精神力量。

1999年,作为当时“最早吃螃蟹的人”,高峰林场敢闯敢干,成为广西最早发展场外造林的国有林场。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林场场外造林取得长足的进步。截至2024年9月底,高峰林场林地范围从区内扩展到区外,场外林地面积突破百万亩大关。当初的果敢抉择,为如今高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只有正确研判形势,勇敢迈出关键且正确的一步,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未来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前右五)察看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郑均村林地。图左五为高峰林场副场长黄正根,右一为高峰林场场长助理廖亮


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系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全面实施,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要有开拓的思维,也要富含创新的精神,选择区外的广东开辟一片新的天地,正是高峰林场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创新求变作出的重要决策,这既是应对激烈竞争的机遇之需,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择。

思路一变天地宽,扬鞭奋蹄正当时。新的区域,新的挑战,新的队伍,新的希望,一场属于高峰人的“春天的故事”正在徐徐铺展……

新区域、新舞台:踏足南粤 稳步扩量

走出区外发展场外造林,高峰林场并不是首家,广西的其他区直国有林场早有行动,如南宁树木园,2019年就已在广东省的封开县成立了封开造林部,在粤西地区开展林地林木收储。而高峰林场,在未涉足广东之前,也曾进入过云南、贵州等邻省进行过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番乘着开放发展的东风,决意将“走出去”的触角延至岭南腹地,高峰人是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去的。

造林部职工在工作中

去年9月,高峰林场全面启动营林扩量提质增效五年行动,“区外再造一个高峰”从“纸上得来终觉浅”变成“绝知此事要躬行”。随后,林场先后成立了汕尾、清远、梅州3个工作组,在条件进一步成熟后,又相应成立了汕尾、清远、梅州3个造林部。一批精兵强将被选派到了区外造林的新舞台,投身到这场新的远征中,开启了从零开始的二次创业之路。

广东与广西接壤,土壤植被、气候条件与广西有诸多相似之处,具备发展速生丰产林的良好条件,加之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同时,两广间的林业交流合作不断升温,这为广西国有林场融入当地发展林业带来了重要机遇。在经过认真细致地调研和考量后,高峰人坚定地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开疆拓土,从零开始,信心堪比黄金。“这个区域是我们刚收储的林地,我们的目标是让高峰的林地更多地标注在这张地图上!”一位年轻的造林部技术员指着当地地图对调研组说道。他的话语,毅然坚定,他的目光,炯炯有神。纵然万事开头难,创业不易,但他们却始终坚信:只要眼里有光,脚下有力,便定能关关难过关关过。

无论是在梅州、汕尾,还是清远,这几天的调研,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后”“90后”“00后”们那份投入、那份激情。从初来乍到听不懂不会说当地方言以致沟通不畅,到努力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从一开始不熟悉当地林业政策四处碰壁,到将不同区域的林业政策熟记于心;从一开始没有任何信息来源无从下手,到顺利走遍了本区域的各个片区,踏查林地面积数十万亩……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点滴,无不展现了高峰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远征开拓的路上,离别的泪水与努力的汗水交织,成为他们工作生活的常态,而能给他们带来慰藉的,只有那一张张亮眼的绿色“成绩单”。在林场党委、管委稳健扩量的决策指导下,区外收储林地的“量”慢慢地积累了起来,梅州、汕尾、清远3个区域林地收储的好消息纷至沓来。截至2024年11月底,高峰林场在广西区外的林地面积稳步攀升,达到了4万多亩,新的“高峰大舞台”在这片福地上成功搭建了起来。

新进阶、新目标:提质降本 双核增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这是广西勃发的绿色。

“巍巍南岭,葱郁雄伟,滔滔珠水,奔流不息”,这是广东葱茏的绿意。

绿色,辽无边际;绿色,合作共襄。

扎实“增绿、护绿、用绿”,共同厚植绿色家底,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是林业人共同的责任。

这是从踏入广东的那一刻起,高峰人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

从“场外再造一个高峰”到“区外再造一个高峰”;从2023年营林“扩量提质增效”,到2024年营林“提质、扩量、降本、增效”,再到2025年“全力提质,适当扩量,狠抓降本,努力增效”,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变化而不断进阶的战略变化,推动着高峰林场场内场外两条营林战线、区内区外两个外造“战场”不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造林部职工在工作中

在清远造林部,位于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的数千亩桉树林,远望去,整齐的林相,郁郁葱葱,如绿波翻涌,群山吐翠,万木葱茏。近观者,树身枝干粗壮,笔直通达,枝繁叶茂,颇有层林尽染之感怀。看到这片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的森林,调研组全然忘记了细雨的滋扰,对绿色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清远造林部的负责人马端杰带着调研组走进林地,边走边介绍林地的基本情况和管护情况。马端杰说:“这片林地是造林部最近收储的,立地条件较好,集中连片,具有保值增值的潜力,明年可采伐,预计平均亩出材量9立方米以上。”

一同调研的高峰林场副场长黄正根表示,广东的资源禀赋好,这些林地林木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我们林场收储后,只要发挥好我们自身先进的林业技术优势,就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在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高北村2000多亩林地间,青山葱翠,一片片森林绿意盎然,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目光所及,皆为绿色……然而,几个月前这里的景象并非如此。

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

汕尾造林部的负责人陆新照告诉调研组,这片林地是汕尾造林部今年收储的,刚接管时,林木已染上了焦枯病,出现了枯枝落叶。造林部果断采用病虫害飞防进行“抢救”,几个月下来,效果明显,林木焕发了生机。当地村民看到防治效果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高峰林场的进驻,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营林生产管理技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虽然两广气候略有差异,但在速生丰产林种植管理上却大同小异。只要结合当地气候,摸清生产规律,合理制定管护措施,精准施策,科学管护,管控好成本,林地林木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就不会是纸上谈兵。

在2024年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区直林场要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加快实现“生态美、基础强、资源优、产业兴、职工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峰林场贯彻落实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在培育高质量的森林资源的实践中,坚持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不断进阶自身的营林战略和落实举措,积极破解当前经济下行带来的“成长的烦恼”难题,朝着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目标而不懈努力。

新征程、新担当:志存高远 远征不远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用在这群远赴异乡的场外造林队伍身上,恰是十分应景。

调研组与梅州造林部职工合影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通过区外造林的大舞台锤炼出林场营林队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林场不断进阶的营林战略更为深层的考虑。

在清远造林部,原在营林科工作的小贺与前来调研的陆珍先书记、黄正根副场长一行打招呼,比起在场部机关碰到他时,他的肤色黑了许多,但人也更壮实和成熟了许多。

调研组与清远造林部职工合影

小贺微笑地与调研组分享他来广东一年多的收获与体会。他表示,虽然远离家人,但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环境,很快就适应了。以前在机关学到的营林技术,通过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实践检验,看到那些树木慢慢长高,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长大,他觉得非常开心。同时,在清远造林部,他结交了一批共同奋斗的好同事、好朋友,这份友情将是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不久后,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我想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做的是一件平凡而有意义的事。”小贺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也许是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也许是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总是干劲十足,斗志昂扬。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远征”的“战士”们肩上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执着于与绿色事业相伴的高峰情怀,不仅感染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也赢得了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清远造林部在当地招聘司机时,曾以为林场的工作条件艰苦,对驾驶技能要求高,并且常年野外作业,工资待遇不高,报名的人不会多,但万万没想到,一位姓练的师傅开着自己的宝马车前来应聘,让造林部的人员都“涨了见识”。

调研组与汕尾造林部职工合影

有人问练师傅:“你在当地有车有收入,为什么还愿意去做一个每天奔波的造林部司机?” 练师傅真诚地说:“不为别的,就是喜欢务林人的真诚,想和你们一起去跋山涉水,品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后的乐趣!”或许,这个理由的背后,更多的是他个人的考虑,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生态文化的影响力,绿色事业的魅力,正在潜移默化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清远造林部林地林相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跨越千里,奔赴林海,志向高远的高峰人从不惧其远,亦更不惧其难。经过25年的发展,高峰林场的场外林地经营面积已超过了百万亩大关,相当于场内面积的两倍,成为林场营林产业的支柱。

“到2030年,场外桉树商品林规模130万亩以上,全场人均桉树商品林面积争取达到1000亩,6~7年生桉树平均每亩出材达13立方米以上。”高峰林场场长李松海在林场场外造林25年发展历程总结会上,掷地有声地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让高峰人用心用情“增绿、扩绿、用绿”的信心和行动更加坚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调研之行的最后一站清远造林部的座谈会上,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铿锵有力地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延续着光荣,承载着梦想,站在25年辉煌成就的坚实土地上,我们高峰人将沿着‘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正确引领,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乘势而上,一定能够在新的天地,再创新的辉煌!”



文:梁世欣  刘宣佑

图:林场党委办提供

编辑:杜金环

核稿:邹万春

责编:朱兵   苏绍豪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