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场外造林先进事迹丨舍家赴林倾心血 为公护绿献赤诚——藤县造林部副经理陶建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浏览量:


编者按

2024 年是高峰林场场外造林发展 25 周年。25 年来,高峰人敢为人先,开创了场外造林的工作新局面,也为各地造林绿化和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职工。今天,让我们来听听藤县造林部副经理陶建文的场外造林故事。

GREEN



扎根场外十四载,伤病苦寒不言败。亲情呼唤难相顾,只为外造硕果来。

陶建文,现任藤县造林部副经理,2010年从广西大学林学院毕业后,怀揣着“与青山为伴,一展所学”的绿色梦想,来到高峰林场工作。十四年来,他就像一颗坚定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对外造林工作第一线。

2011年,初到岑溪站的陶建文为摸清林地状况,自费购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每天驾驶摩托车去林地勾图、指导施工。起初,他的驾驶技术欠佳,常常摔倒。最严重的一次,手肘被划破,细沙嵌入伤口,鲜血直流,伤痕至今清晰可见。可陶建文不怕伤痛,苦练驾驶技术,直到能自如地穿梭于崎岖的山路中。

陶建文(右二)获得场外造林先进个人表彰

后来,陶建文工作调动到百色造林部。2013年1月,为及时汇报高寒山区林地冻害情况,他驾驶摩托车穿越海拔1500多米的岑王老山。当时山中降温至0度以下,冰锥满枝,雨雾迷蒙,可他依旧勇毅前行。当他抵达田林县浪平乡时,外套早已湿透,双手和脸颊冻得通红而僵硬。他没有在意,在商店买了副手套便继续赶路了。

2014年5月,正值幼林追肥、抚育的关键时期,陶建文进驻田林县那烟屯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工地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简陋的帐篷遇上雨天就漏水。但他并没有退缩,白天早起指导施肥,夜晚带着民工摸黑徒步几公里到林地蹲守,与偷肥料的村民周旋,就这样坚守了整整半个月。

2015年底,陶建文被抽调到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协助扶贫工作。他租住当地简陋房屋,白天入户调查,晚上整理材料,忙了三个多月,几乎没有时间回家探望怀有身孕的妻子和年过七旬的父母。也是那一年,他的父亲从高处跌落,不幸离世,他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当想起父亲的佝偻背影,陶建文心中总会涌起无法言说的痛。

2017年,林场将伐区调查设计工作下放至基层。陶建文作为技术骨干,担起了此项重任。他白天进山调查,晚上加班制图、录数据、写报告。长期疲劳使他的结石病症加重,疼痛难忍之时,只能在同事们的搀扶下就医打针。即便如此,他仍咬牙坚持参与完成伐区调查设计工作。

不知不觉,陶建文的孩子都八岁了,他却没能好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周末难得回家两天,到周日晚离别之际,孩子便假装生气催他走,可他刚出门,就接到孩子的电话:“爸爸,你到哪里了?回到造林部要记得打电话跟我们报平安哦”。孩子十分想念爸爸,常常打电话问他周末是否回家。陶建文又何尝不想陪伴在孩子身边呢?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不得不背井离乡。

陶建文长期在外工作,是妻子挑起了家庭重担。他贤良的妻子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2021年,他的妻子因接种疫苗过敏,又害怕陶建文担忧,便默默住院。当陶建文接到妻子同事通知,立马申请休假,陪妻子治疗。他们寻访名医,可惜治疗效果不理想。病重时,他的妻子行走艰难,出行需要借助拐杖或由人搀扶。如今,病情虽有好转,但还未完全康复。

这些年来,陶建文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逐步成长为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副科级干部,一路走来,工作压力与生活矛盾相互交织,而他凭借着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攻克诸多难关,彰显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敬业精神与无私奉献情怀。

现实中,还有许多像陶建文一样扎根基层的高峰人,我们应当感谢每一位场外造林人的奉献,汲取榜样的力量,继续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奋勇向前!

文:陶建文 罗可馨
编辑:杜金环
核稿:陶昭华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