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区直机关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丨我的父亲母亲

发布时间:2025-01-10 浏览量:

编者按




在广西区直机关“我的父亲母亲”主题征文活动中,高峰林场职工黄黎敏撰写的《我的父亲母亲》,荣获优秀作品奖。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同是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改革发展的巨变,以及“大锅饭”“大炼钢”“三年困难时期”的动荡,也享受了社会发展新时期带来的稳定生活。他们始终保持着赤诚之心,将忠厚诚实、亲善俭朴传递到了我的心中。

一碗地瓜干饭的故事

“忆苦思甜”是我小时候爸爸经常说的话,特别是在全家人相聚的晚饭桌上,爸爸会叮嘱我“甭浪费,你吃不完的都给我”,也会教育我那同辈中最大、最得祖辈疼爱的哥哥“不能挑!就叨自己面前的菜吃,不能用筷子乱扒拉”,我们俩做不到的时候,爸爸就亲手给我们“板正”。“你们啊,没有饿过肚子不珍惜”,爸爸这样批评我们,“这是好好的饭啊一定要好好地吃!要按老一辈的教导:要忆苦思甜、要颗粒归仓。”

小时候的一日三餐都是姥姥亲手制作的。作为典型的山东人,姥姥做起饭来,手艺娴熟、智慧勤劳,她会用发面制作馒头、烙饼给大家当干粮,三餐都可以吃,饱肚子又耐存放;用小米豆面玉米面加水熬煮成稀饭,早饭晚饭的时候吃,制作容易、帮助消化;姥姥还会腌制咸菜、酱豆、腊八蒜,和炒菜一起丰富饭桌;过年过节或是亲戚好友来了,姥姥会做肉菜、蒸枣花馍黄米年糕、煮粽子腊八粥、包包子饺子、摊煎饼擀面条、炸菜角炸丸子等,让大家大饱口福。

姥姥做的饭,爸爸从来都是吃得非常香非常饱,对他而言只有饭里的砂子可以吐掉、馒头上的碱面疙瘩可以剔掉,没有不能吃的饭。菜咸了多吃干粮、就稀饭,饭有点烧干了也要尽量刮到不太黑的那层,饭菜做多了的就是下一顿的最后一道菜,或者是第二天爸爸带去上班的午饭,肯定也是会全部吃掉的。因此,作为子女的我们也绝对不能嫌弃饭菜,既不能狼吞虎咽、也不能挑挑拣拣。不想好好吃饭吗?那就来一份忆苦思甜教育吧。爸爸一般都是以“58年那会儿……”开头,为我们展开一个个感恩的故事,比如:《地瓜干饭的故事》——那年他是十岁出头的半大小子,入秋的早上下大雨,打赤脚冒雨赶路上学,背着的干粮袋漏了,一天的伙食打了水漂。饿肚子的下午,他原本认真朗读课文的精神劲一点点消磨下去了,正无力地思考如何放弃课后心爱的篮球比赛,一位老师把他叫出课堂,问了他为什么,然后带他去教工食堂,揭开蒸锅盖子,将笼屉上腾着的地瓜干饭盛出来一大碗,递给他吃。说是饭,其实里边并没有粮食,只有切片蒸熟晾干的白地瓜,是老师们攒起来的,用食堂最后的炉火热着的。爸爸说他那次吃得非常香特别饱,篮球比赛也打赢了。

这个时候要是我问爸爸,那现在咋不吃地瓜干饭啦?爸爸会笑起来,“以前那是没有别的吃的了,饿得光吃地瓜干了,可剌嗓子、噎得慌着呢!那是苦日子;现在有粮食吃了啊,姥姥做了这么多种吃的、喝的,细软可口,比地瓜干好吃多了,相当于过的甜日子啊。你看你三餐都能捧着饭,比起我小时候吃不上饭的时候,是多么幸福啊!”

于是我明白一点,不饿肚子是最重要的事。吃上粮食做的饭,是爸爸从十几岁时起对幸福生活的领悟,而浪费粮食是烙印在他心中深刻的错误。经历过饥荒年代的人,最怕的就是子女后辈吃不上饭。爸爸用吃地瓜干饭的故事来教育我们,是他爱我们又不娇惯我们的底线,因为有吃的才能生存,食物来之不易,我们一生都要爱惜粮食,爱惜亲情,爱惜家庭,爱惜眼前的所有。

我有一个扁扁的后脑勺

我从小就有容貌焦虑。我记得我四岁起,个子高出同龄的小孩大约半头,姥姥经常会在来访的客人面前说我是个“傻大个”,很快我就深刻理解了这三个字的意思,便会生气地反击“对,我就是个傻大个!”惹得大家都笑起来;最年轻漂亮的六姨喊我一起择菜做饭,却说我是“小眼睛”“大脑奔儿”,问我咋走路总低着个头慢吞吞的,是想捡钱吗?我的回应是瞪她,然后不发一声地快步跑回里屋,躲上大半天;学画小人的时候,我让爸爸先画一个我,来教我怎么画,我问爸爸什么脸型好看?爸爸说瓜子脸,我问:我是什么脸?爸爸诚实的回答:方脸……于是在我那张看来本就不漂亮的脸上挂起了两道长长的泪痕。

其实,在长辈们朴素的信念里,阎王爷爱收聪明伶俐、长得好看的小孩,因此祝愿自家小孩长命享福的方式是起个丑丑的小名,或是经常说小孩丑陋粗笨,叫得多了、说得多了,阎王爷听见了就看不上了,小孩就可以留下来保住命。而且,我实在是个特别的存在,因为全家族同辈中只有我是有哥哥的,我是老二。我哥哥年幼的时候中过煤气的毒,大家觉得他智力发育堪忧,于是爸爸妈妈抢在政策之内生了我。幼时的哥哥和我是收到“祝福”最多的两个小孩,这在全家族中已经形成了默契。

哥哥就医治疗之后的成长是正常的,我也并不是那个年代独一无二的二孩,但或许是拥有一颗与生俱来的敏感心,我对别人的任何评语都无法保持松弛感。只有我的父母最了解我。他们从不会直接对我说出那样的“丑话”,而是“漫不经心”地引导我,让我自己去认真体会、认真生活。

我初中时爱看热播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看到诸葛亮说马谡虽好,但是脑后有反骨必会当叛徒,最后他果然叛了,丞相挥泪斩马谡。我惊诧于诸葛亮的高明,居然可以从外貌上判读人性、预测命运,便问妈妈:反骨是什么样的,我有没有长反骨?妈妈说:放心!你都没有后脑勺,当然没有反骨了。于是我很高兴,庆幸自己有一个扁扁的后脑勺,安心期待可以有朝一日遇见高明之人,被他慧眼识出我是一个没有反骨的忠实之人,一定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

妈妈的工作是在饭店做白案师傅。逢年过节,姥姥安排家里人共同制作量大味美的粽子、饺子、炸丸子,妈妈是干活儿的主力。做吃食儿,比起姥姥做的“家常版”,妈妈做的个头匀称、圆润漂亮,是“定制版”,是姥姥拿出去送人的首选。我从小黏在妈妈身边,喜爱地看着她在面团、糯米、馅料之间妙手生花,也忍不住自己上手学做几个。妈妈总是耐心地教我,乐呵呵地评价我那些个“东倒西歪”的作品。我问:为什么只有妈妈做得那么好呀?妈妈爱说是因为她自己手劲大,她会让我伸出手来比较,“呀,你这手指头这么长、这么细,没力气的只是好看,绝对是拿笔的手了”。原来如此,是以,我便将自己做不出美食的原因归结到手上,肯定是手的问题,让我做不出妙手美食,只好妙笔生花了。

我的妈妈中学毕业就出来工作了,她听从了家里的安排,去了一家饭店当学徒,很快就学会了面点制作技术;老师傅鼓励她上厨师学校进修,但是学费太贵了,听说需要大约三千元,家里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资助她。妈妈失去进阶成为高级面点师的机会后,转而做了一名普通师傅,第一个月工资有13元,可以供当时家里四位长辈、四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共十口人一个月的伙食开支。妈妈每次提起她那13元工资与三千元学费的故事,是在每年把我的高中、大学学费递到我手上的时候,她会感慨道:学习是很贵的,学成了就不贵,工作可以为别人,学习可是为你自己哦!

为自己,仿佛成了我的护身符,让我习以为常地让妈妈为我洗衣做饭,直到我大学报到前的暑假;让我理直气壮地就读本科、研究生,执意在离家两千公里远的公司工作;也让我痛失了与妈妈生前相见的最后一面。我常常想象,如果我的妈妈能够为了她自己,再多活四年,亲眼看到她相貌平平的外孙女出生,会不会依然笑呵呵呢?或许还要坚定地说上一句:你是有反骨的哦,长大了想干啥就干啥吧!

关于什么是最好的馈赠

父母于我是永远的高山,是宽广的高山孕育了我这棵小树,抚养我长大成材。爸爸厚重的温暖中贯穿着对我的严格要求,妈妈如风般的柔和给予我要自强自立的启示。

我读书写字、算数唱歌最早都是爸爸教的,爸爸扶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写字,叮嘱我“做人要有规矩,写字要有架势”。

妈妈为我手织花样秀丽的毛衣、拼缝有趣的连衣裙,别人羡慕妈妈手艺巧妙、我的衣服宽松合体,妈妈会对我说,等你长大了以后挣钱了,给自己买更好的衣服穿。

爸爸妈妈很节约,他们最愿意花时间、花钱的地方是帮我借书、给我买书。我从小没有零花钱,到了大学最后一年实习的时候,爸爸特地给我寄了两百块钱,他的理由是:是时候给我一些经费跟导师和同学们多“热络热络”了,他还要求我尊敬师长、大方待人,好好学习从业之道。

爸爸妈妈要求我和哥哥一定要记得孝敬姥姥。哥哥上班以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是全部交给姥姥的,而姥姥让哥哥买了六只烧鸡,给四个姨家和舅舅家各送去一只。我工作以后,想把工资邮寄给妈妈,妈妈在电话里说不用了,已经代我给过姥姥啦,姥姥很满意的。

这是因为爸爸对姥姥最为恭敬孝顺。在姥姥家,我的妈妈是大姐,我的爸爸被冠以“大哥”,而不是“大姐夫”,爸爸与其他姨夫虽是连襟却亲似一母同胞。姥姥家拆迁,共计得到两个房号,因为我家和姥姥长期合住,其中一个房号是我家的,可以换两套小房,或者换一套大房。爸爸和妈妈一致同意只换一套大房,并且让给了当时经济困难没有住房的六姨一家,条件是给姥姥单独一间朝南的大房间养老,大家都很赞成。爸爸妈妈和哥哥在节假日或是姥姥有需要的时候都会过来探望,六姨给姥姥养老的二十年,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姥姥百岁寿终正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城封锁的寒冬,是爸爸和哥哥给姥姥操办了后事,全家族都同意,是谓“百无禁忌”。

日子是慢慢过的,父母用他们的力量帮助幼小的我端起饭碗、扣好扣子,长大以后的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靠自己端起饭碗、真诚待人接物、做好每一份工作。我理解我的父母经受过的苦难,见证了他们面对生活的从容和笃定,他们都是我的幸运和骄傲,我发誓会将这些爱的馈赠视如珍宝,端正地镌刻在我的人生课题之上。



编辑:杜金环
核稿:邹万春
责编:朱兵  苏绍豪

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