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市,遇一老翁,悉数案板陈于前,问之:“何材所为?”答曰:“铁木为之。”久闻铁木之名,未得见其真容,难忍好奇之心,与友入林求之。余逾数峰,几经周折,终得见庐山真面目。只见其形千奇百怪,婀娜多姿,可谓木中之性情,随性随心。大叶展如凤尾,稚叶张若雀羽,绿鸟栖于中难辨其身。上嘉稻穗悬于枝头,便是其花盛开。俯身拾其实,状似马刀内如豆,甚是欢喜便收入囊中。
格木别名:铁木、斗登凤;乔木,通常高约10米,有时可达30米;嫩枝和幼芽被铁锈色短柔毛。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无毛;羽片通常3对;小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由穗状花序所排成的圆锥花序长15-20厘米;总花梗上被铁锈色柔毛;萼钟状,外面被疏柔毛;雄蕊10枚,无毛,长为花瓣的2倍;子房长圆形,具柄,外面密被黄白色柔毛。荚果长圆形,扁平;种子长圆形,稍扁平,种皮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格木
格木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等地。是珍贵的硬材树种,木材坚硬,极耐腐,心材与边材明显,心材大,黑褐色,边材黄褐色稍暗。木材纹理直,结构粗,材质坚硬,固有“铁木”之称。木材干燥后无收缩或变形,耐水耐腐,是家具、造船、码头、车辆、桥梁建筑、机械工业的特好用材。格木的小径材,枝桠,梢头等可作小工具用材,如各种日常用具的把柄等。格木树冠苍绿荫浓,也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可作“四旁”绿化之用;枝叶浓密,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
格木是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的原因来自人为和自然两方面,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其优良的材质诱使人为砍伐加剧,使其母树急剧减少;毁林开荒、建房、修路等造成生境的大规模破坏,使其天然分布区逐渐缩小。自然原因有:其种子的难以萌发使其天然更新困难;易遭病虫害侵袭使其种子在野外生存时间不长,幼苗难以长成大树;它对生境要求的特殊性,如需较强的光照和较好的水分条件,否则生长不易或难以生存。在格木分布区内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目前亦无保护措施。
专家建议将现存散生的格木作母树保护,严禁砍伐,并采种育苗繁殖,扩大栽培面积。福建厦门、福州已引种栽培,长势尚佳,已开花结果。对格木的致危因子、生存现状及其基本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格木主要提出了以下保护对策:严禁砍伐母树,以保护该物种最大的自然基因库;积极采集种子,用科学方法处理种子,精心育苗,适地适树,并加强幼林的病虫害防治;严格执行森林法,让全社会自觉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据史料记载,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建于1573年,全部用格木心材建成,至今已经历了410余年尚完好无损,足见格木的材质坚固耐用,值得保护和发展。1987年,广西合浦县闸口乡福禄村旁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性红壤上发现生长有一株格木古树,树高26.5米,胸径114厘米,地径180厘米,树龄约400年左右,冠幅22.6×21.5米。近年来发现,在中国广东罗定罗平镇东胜村有一棵罕见的千年格木,该树枝叶茂盛,更被当地榃东胜村谢姓村民奉为“谢家之宝树”。该格木树干需三个成年人才能围抱。树高二十五米以上,枝叶东西跨度约五十米,南北四十多米,长在一个小山丘上,树下还长着许多树龄有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小格木。据说该格木源自于一千多年前的祖先从河南省南阳县迁移时带来的种子。当地谢姓的祠堂也因为这棵历史悠久的巨木而称之为“宝树堂”。
小贴士:观赏格木请到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入园乘坐观光车到星月湖站下车,沿湖右侧栈道登上星空露营,在星空露营的后山上就能看见它了,虽数量不多却精巧别致,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5-6月,稻穗状的花簇挂满枝头,炎炎夏日下如白日烟火,配上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还有多种珍贵稀有树种在格木周围,待您亲临其境来发掘。
文:余大鹏
编辑:杜金环
核稿:李日凤
责编:莫凡 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