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党建之窗

TheWindowOfPartyBuilding

行走的思政课堂之六:敢闯敢干强脊梁

发布时间:2024-09-24 浏览量:


编者按

营造林是高峰林场产业的砥柱,自1999年高峰林场敢为人先,实施“场外再造一个高峰”战略至今,25年来,场外造林已成为高峰营林产业的脊梁。
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前行,高峰林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场外造林25周年进一步总结提升为契机,将“行走的思政课堂”走入场外造林一线,第一站来到了贵港造林部、南宁造林部、陆川造林部3个造林部,通过调研交流,与外造干部职工们一起共同聚焦场外造林事业发展,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激励二次创业热情,依托党建领航,推动场外造林继续在新征程上稳健前行。


“不革其旧,安能从新?”作为中华文化的固有特质和基因,革故鼎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和践行。历史和实践也一再证明,只有应时与势、锐意改革、不断超越,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当前,高峰林场全面掀起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的学习热潮,全场干部职工紧紧咬定“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不放松。
时光荏苒,今年,也是高峰林场场外造林的第25个年头。25年很长,长到可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变成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25年又很短,短到好像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成桑田。
以新的改革视角回望过去的改革之路,那段历史、那种闯劲、那份坚守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25年前,高峰林场大胆尝试,毅然走出场外,利用社会林地发展林业,2023年,高峰林场启动实施营林扩量提质增效五年行动,“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利剑出鞘,区内区外两驾马车齐头并进。到今年,是林场场外造林实施25周年,25年的艰苦创业,成就了今日高峰林场场外造林事业的不菲业绩。
现今,高峰林场的场外造林版图由最初钦廉基地经营的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钦南区、灵山县2个市3个县(市、区)扩大到了广西13个市、52个县(市、区),贵州1个市县,广东3个市、7个县(市、区)。场外造林机构由最初的5个造林基地变成了现在的11个造林部(区内8个、区外广东3个)。经营面积由1999年的两万多亩发展到现今的近百万亩。
成绩固然可喜,但从历史回眸中回归现实,一种精神和情怀的传承更令我们欣慰,在新一批高峰外造人身上,“创新激情”始终不减,“敢试敢闯”始终笃定,“自强奋进”始终不息。

01

贵港造林部——荷城新兵敢想敢拼


贵港,有“荷城”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正在为打造“南方木都”而努力。2021年3月23日,贵港造林部就是在这里应运而生。蒸蒸日上的贵港木材市场为新生的贵港造林部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因此,作为当时林场最年轻的造林部,这支新生力量自成立伊始,便被寄予厚望。

高峰林场场长李松海(右二)、常务副场长朱兵(右三)、副场长卢中强(左一)到贵港造林部调研

压力就是动力,期许就是力量。这支“荷城新兵”异军突起,以“新贵造新活力”的创业激情,在原有转归约4.7万亩林地的基础上,短短三年间,就实现经营面积达7.7万亩,迅速在贵港地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作为后来者,他们深知,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在“扩量”上势必要蹄疾步稳,而在“存量”上,则必定要真抓实干、敢想敢拼。面对贵港地区炼山管控严格的现实,造林部班子积极转变思路,主动选择采取机械备耕、“机械+人工”结合免炼备耕等方式,取代以往传统的备耕模式,以期把自己的造林底子打得更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收到了良好成效。以造林部在桂平市石龙镇新乐村的1353亩林地为例,2022年采伐完成后,同年12月,采用机械造林模式完成备耕,2023年1月完成植苗造林,目前林木长势良好,平均树高达12米,平均胸径达10.5厘米。现在,该造林部经营的林地90%以上均采用机耕造林模式。

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右三)、副场长黄正根(左二)到贵港造林部调研林木生长情况

在营林管理上,年轻的造林部团队也拼劲十足,贵港造林部经理杨汉春说:“我们制定了施肥‘八要求,明确人员培训、肥料出库、运输、施肥、监管等各个具体环节标准,规范流程,提高施工质量。在施肥这个重点环节上,大家更是绝不含糊。”上山守肥,意味着往往要驻守多日,团队里年轻人居多,多数都是正在谈恋爱、没有成家的小伙子,谈及要连续多日与女友见不着面,他们却并不在意。他们觉得,小别更胜“新婚”,现在微信什么的都挺方便,把林子管好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4年前三季度,造林部团队主动发扬“五在山”精神,共有20余人次在林地驻守,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把关植苗、放肥等重要工序,驻守天数达110天,平均每人每月驻守达13天。

贵港造林部合照

不待扬鞭自奋蹄,贵港造林部这支年轻的队伍虽然略带稚气,但争先创优的斗志却非常强烈,而这,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充能赋能。在荷城文化的熏陶下,造林部党支部独具匠心,借鉴贵港以莲花为元素,象征清正廉洁、朝气蓬勃形象的文化内涵,提出“党建+莲花”的工作理念,精心打造支部“心‘廉’心”党建品牌,认真塑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党员担当,带动职工干事创业,打造了拼搏进取、团结自律的队伍。造林部成立三年来,累计完成新造林1.06万亩,追肥6.85万亩,除草抚育10.69万亩,采伐并销售木材1.24万亩,出材10.74万立方米,收购国储林3.03万亩,其中,2023年超额完成林场下达的收购任务,跻身场外造林板块年终综合考评第三名,获得2023年度高峰林场“先进集体”称号,党支部获得2023年度高峰林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贵港造林部林地航拍图

贵港造林部党支部书记徐稳说:“下一步,造林部将继续坚持敢想敢拼的激情,以质效为先,对内持续发力抓营林生产,对外千方百计抓好林地林木收购,不断打造年轻队伍干事创业的亮点,在营林‘360中作出贵造挺膺担当的贡献。”


02

南宁造林部——邕城老将步步为营


南宁造林部,是高峰林场最早成立的对外造林部之一,也是林场唯一一家驻邕的造林部,其前身是高峰林场工业原料林南宁基地,成立于2002年12月,系由原高峰林场营林办项目造林部转变而来,并于2010年1月改称为现在的南宁造林部至今。

高峰林场场长李松海(右五),副场长邓福春(右四)、黄正根(右七),副处长级干部、广西森工集团总经理黄世芳(右三)到南宁造林部调研无人机撒肥情况

作为高峰林场场外造林的一员“老将”,南宁造林部延续了过去的好传统,生产上狠抓落实,管理上积极探索,具有经营班子和管理模式稳定、林地整体质量均衡、单产出材中等偏上、经营效益总体较好等特点。
积极稳妥、步步为营一直是南宁造林部走在高峰林场各造林部前列的原因之一。由于造林部经营的林地多分布在南宁(含武鸣)、马山、宾阳等周边地区,立地条件、场群关系相对较好,且管理得当,受地域差异影响较小,在管理模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造林部的举措延续性较强,承包者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近三年来,造林部共采伐木材2.38万亩,实现出材25.49万立方米,平均单产10.7立方米/亩,林木销售收入1.33亿元,利润5836万元,为林场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右二)到南宁造林部林地调研

虽然如此,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造林部班子清晰认识到,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步履缓慢,那势必会错失更多机遇,被后起之秀赶上。因此,班子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经营、因林制林”的举措。
20多年前第一批参与承包场外造林工作的韦里忠在南宁造林部承包林地多年,他说,现在,造林部对承包者的林地进行了深入分析,自己承包的部分林地,租期超过5年,上一轮伐区林木平均产量均为10立方米以上,将继续保留萌芽林进行管护。
2024年8月21日,马山县古零镇新杨村林地里,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带领“行走的思政课堂”成员们正实地调研查看林木长势。这片林地林相整齐、长势良好,系南宁造林部2022年收储的林地之一。南宁造林部党支部书记骆栋卿告诉我们,造林部现在采取因林制林、分类经营、挖掘潜力的办法,对诸如此类2022年以来新收购或造林部新植苗的林子,若林地条件优越、林相整齐、长势较好、至今(3年林龄)蓄积达2.8立方米以上的,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奔着“精准”二字培育。

南宁造林部林地林相
有了分类精准打造“精品林”的策略,营林措施更不能马虎。南宁造林部经理李上礼表示,对有潜力的老林子,在落实好营林技术规程的前提下,增加施肥、抚育次数、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防,强化过程管护,确保不留漏洞。而对具有潜力的新收储林地或造林部的新造林,采用机耕挖坑整地,适情况增加施肥、抚育次数,引进无人机撒肥和防治病虫害等,进一步加强营林过程管理,适当延长采伐年限至7年以上,努力提高林地单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南宁造林部职工合影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林木单产,增加收入利润。这些,是这位老当益壮的“邕城老将”现今最为注重的。而在思想上,造林部党支部落实“五基三化”深化年要求,积极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结合造林部实际,采取强化“第一议题”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对生产实践的指导等举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明确自身定位,发扬“高峰林业,永攀高峰”精神,狠抓落实生产,积极创新管理,在营林“360”全方位目标任务的落实中稳扎稳打,勇当先锋,努力培育精品林和万元林,努力在“扩量、提质、增效”方面再上新台阶。

03

陆川造林部——桂东南“川”军逆势突围


陆川造林部,其前身是广西高峰林场工业原料林陆川基地,是高峰林场“十五规划”场外再造新高峰发展战略对外扩张建立的第二个造林基地。一路走来,造林部曾遭遇了相思树冰冻灾害、台风“灿都”侵袭以及频发的有害生物灾害等多重冲击,但都坚挺了过来。经受过现实的无情鞭打,他们无疑已成长为“打不倒的小强”,高峰驻扎在桂东南地区一支顽强“川”军。

高峰林场场长李松海(左三),党委书记陆珍先(右三),副场长黄正根(右二),副处长级干部、广西森工集团总经理黄世芳(右一)到陆川造林部查看林地焦枯病危害情况

面对困境,造林部选择大胆作为。2021年底,造林部建立之初通过县林业局转包的和造林部自租的近14万亩林地基本已全部到期,在林地经营面积大幅锐减的危急关头,造林部上下并没有悲观,而是果断采取措施应对,紧跟上级政策导向,轰轰烈烈加深推进林地新租续租和中幼林收购等扩量工作。截至目前,造林部林地经营面积7.8万亩,平均每年新增林地林木1.3万亩,进一步扭转了不利局势。

高峰林场党委书记陆珍先(前左七)、常务副场长朱兵(前左五)到陆川造林部调研桉树新品种抗台风试验林地

面对天灾,造林部选择逆势突围。2024年8月29日,在陆川县马坡镇良厚村1林班3小班2024年新造林4533品系抗台风试验地里,玉林市林业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七坡林场桂粤造林部党支部、六万林场陆川分场党支部以及高峰林场陆川造林部党支部的党员们通过实地勘查和思维碰撞,共同探索陆川区域林地林木培育的好举措好做法。针对台风灾害频发、林地林木极易受到薇甘菊等病虫害侵袭等现实状况,陆造人敢闯敢试,积极创新,开展桉树多品系引种、测土配方施肥和新造林低氮肥施肥对比等试验,探索更多降低台风危害林木的应对之策;开展了桉树+相思、桉树+红椎等混交林试验,积极探索薇甘菊等有害生物防治、实现林地经营中长期收益最大化的新路径;立足林地立地条件适当提高造林密度到133株/亩,想方设法提高地块林木有效株数,为提高林木单产奠定基础;开展新造林修枝加幼林宝除草对比实验,持续深化探索桉树幼苗期除草抚育成效的最优方案和抗风性的新方法新举措,提高除草效果和抚育质量。
陆川造林部经理马国锋说:“调树种、优结构、强管理、抓落实是陆造现在正在努力的事情,通过一次次试验,我们不断探索科学造林育林的新方法,用实际行动践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

陆川造林部开展“陆造大课堂”——新造林生产技术外业实训

面对收储暂缓,夹缝中生存的陆造选择了另辟蹊径。陆川造林部党支部书记卢亮君表示,在“等”与“干”的抉择中,陆造的答案一定是“干”。造林部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党建融合生产,创建“一支部一品牌”,打造“陆造大课堂”,苦练内功,以“党建+理论+实操”为培训模式,利用每周二、四晚上时间,围绕林场“360”全方位营林任务目标,以造林部当前亟需解决的业务问题、营造林技术规程等为培训重点,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理论学习、经验分享等活动,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努力打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任督二脉,为逆风翻盘积蓄力量。

陆川造林部林地采伐现场

逆风启航,更需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当前,陆造上下空前团结,这份团结源自新思想的伟力,也源自大家对陆造深沉的热爱。老杨是造林部的老林业人。他说,自己是2003年来到造林部的,在这里已有21年,见证着造林部的发展与变革。陆川这片土地上,有着他不分昼夜巡山留下的足迹与汗水,更有着他青春的美好印记。场外造林的生活是艰辛的、枯燥的,唯有热爱才能抵挡岁月的漫长与重复。今年六月,在微信朋友圈里频繁地转发着一条名为《在山》的微视频,视频播放量近万次,这条陆造人自己拍摄的紧贴场外艰辛创业实际的视频,引起了无数像老杨这样的林业人的共鸣。视频生动展示了陆川造林部历经波折、坚韧不拔的奋斗过程,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钻研精神。造林部在讲述自己的基层林业奋斗故事的同时,也希望用老一辈人的艰苦朴素精神,激发新时代高峰林业人奋发图强、敢闯敢试的斗志,不断赓续高峰的“五在山”精神。

陆川造林部职工合影

历经风雨的高峰林场场外造林,一路走来,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改革奋进的故事不胜枚举,仍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不断探索和前行的新一批高峰人,依然初心如磐,传承起了那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
敢为人先造基业,重整行装再出发。在震天的改革战鼓声中,高峰人势必会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挺直腰板,坚硬脊梁,昂首阔步续写另一个新的高峰!


文:梁世欣  刘宣佑
图:林场党委办提供
编辑:杜金环
核稿:陶昭华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