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曾经的高峰人

发布时间:2023-07-17 浏览量:

时间过得真快,离开高峰林场已整整31年。

1987年我从广西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高峰林场工作,1992年调到区林业厅。在高峰工作时间不长,但那曾经的岁月,曾经的工作经历,难忘的领导,难忘的同事……

80年代的高峰林场和其他区直林场差不多,基本还是实行计划经济,2000多干部职工经营着场内50多万亩林地,以及松香厂、木材加工厂、汽车队、集材场等,总体收支基本平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得到较好贯彻和执行。

1987年,我到高峰林场时,总场刚从界牌迁移到邕武路14号(玻璃山)不久,得益于当时林场总工程师谭培才要充实林场设计队的力量,本人有幸被安排到林场设计队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真正的林业之旅。

当时的林场设计队,队长1人副队长2人队员12人,负责全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年度伐区调查设计、木材采伐申报、更新造林规划设计、林区公路的调查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等。全场每年采伐森林面积1万多亩,更新造林面积1万多亩,遍布13个营林分场。林场的主营收入主要靠木材采伐销售维持,还没有二、三产业说法。因此,做好全场伐区调查设计关系到林场的正常生产和持续经营,可谓重任在肩。

21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林场林区内路网还不完善,成、过熟林几乎是50、60年代营造的林子,基本没有道路通达,代区调查大部分靠走路。设计队除了正副队长年纪稍大外,队员基本是20多岁的年轻人,每天穿梭于成、过熟林间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外业调查设计。受当时技术条件等限制,伐区调查设计外业设置样带、每木检尺均为人工进行,内业用的是比较原始的透明方格纸数格进行面积计算,用计算器或算盘手工计算蓄积量、出材等艰苦的条件,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很好完成每年的伐区调查设计以及造林设计等任务为林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林场林木“青山常在,越采越多,永续利用”。

在高峰林场的几年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在设计队队长的指导同事们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设计队的业务骨干。记得我到林场设计队工作一年多后,场生产科想要我过去,当时的设计队队长李保凤跟我说:在设计队可以学很多东西。于是,生产科征求我意见时,我坚持留在设计队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对我后来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时光荏苒,改革东风浩荡!现在进行伐区设计、造林作业设计等,不再是单靠人工进行,而是利用无人机、卫星航拍图、精准测高仪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以前原始调查方法相比,既先进又准确,同时又提高工作效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70年来,高峰林场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不断创造辉煌场外再造一个高峰目标早已实现。现在全场4000多职工,经营150万亩林地,有8个对外造林部,遍布全区12个市、49个县(市、区),年生产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蓄积量700万立方米,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国有林场。作为曾经的高峰人感到十分骄傲!祝愿高峰明天更加辉煌!


文:彭文胜

编辑:陶昭华

核稿:杜金环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