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场外造林25年征文获奖作品丨场外造林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4-10-14 浏览量:

编者按

8—9月,高峰林场开展场外造林25年发展历程与成就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61篇,经林场征文活动评审组评审,共评出16篇获奖作品。

《场外造林二三事》,由高峰林场陆川造林部杨万书撰写,在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2003年10月底,经过主动报名、林场考核筛选,我有幸成为陆川基地(陆川造林部的前身)的承包者。当我满怀激情和梦想踏上陆川这块土地时,我的一切就和这里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时间如白驹过隙,回首已是二十二年。许多人、许多事,每每想起,心中无限感慨。
我拿青春赌明天
乘坐了一个晚上的长途大巴,没来得及休息就在同事的带领下同乘一辆摩托朝着林地进发。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一座山脚下,同事把车停在路旁,告诉我:“上面路很小又很陡不能拉你上去了,我们还是走路上去吧!”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们爬行了半个钟头终于停了下来,豁然开朗,两座水库呈现在我们面前,延绵起伏的山峰,好一个“世外桃源”!这就是我要承包的林地?呈现在眼前的是零星的几颗松树加上遍地野树杂灌和竹子的陡峭山岭,回头一条崎岖泥沙小路摩托车要想通行还得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才行,稍不小心就会有摔下山谷的危险,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我犹豫了!回到办公室,领导似乎看出我的心事,问我是不是对这样的工作条件没有信心,我如实作了回答。领导开导我说到:“你对当下的行情还是不够了解,按照我们目前的投资,林地能产出3m³我们就不亏,能产出4我们就有收益,你的做事原则我了解,在分场你能造出好的林子,到这里来难道不行?最起码的4出材对你来说难吗?条件是艰苦了点,但也充满希望,我们还年轻,现在不拼博更待何时?我是相信你有能力做好的,对自己要有信心!”领导的话对我的鼓舞很大。对呀,我是谁,我怕什么,这点困难就能把我压趴下,要做逃兵让人笑话吗?领导的信任让我下定决心留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是我为人做事的原则,林地就是我的办公室!立即着手联系安排民工砍荒清山炼山,一边设计林道修建。2004年开始,民工相比前两年已不再那么好找,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民工来了又走,换了一批又一批,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领导的话总能给我动力,我始终相信:我能行!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当年的7月完成了3600多亩的造林任务,10月底前完成了全年追肥抚育,圆满完成了当年的造林工作。监理部的领导见我把这么难啃的骨头拿了下来,脸上露出了微笑,拍着我的肩膀说“到现在我才敢跟你说,当时去看过你工地的时候,说实在的,我还真担心你做不下来,你是好样的!”
工人是第一生产力
视民工如兄弟,这是我经过几次民工退出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为稳定民工队伍,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明白:没有民工一切都等于零。民工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需要真诚相待。他们出来打工是为了赚钱,他们更希望看到一张笑脸、希望得到尊重!把自己与民工隔离开来,高高在上、自认为高人一等是绝对的错误!开口就是责骂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放低姿态通过沟通才能更好地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进工地时顺便买些米、菜等生活用品,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理解和尊重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信任。在我最需要民工的时候,一位平时做工比较踏实的工人主动跟我说:如果你相信我,给我4000元做经费,我回去给你拉人过来。这就把我难住了,给还是不给?给有可能这几千元就有去无回,不给这么多工作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错过了季节就又是一年!经过短暂思考后我还是决定拿出几千元让这位民工回去。经过“漫长”的等待,正当我认为这几千元钱要打水漂时电话打了过来,有20多位民工已经集结,后天就到。这把我高兴坏了,有了这批民工加入,工作开展很顺利,长期的工作压力陡然释放,心情也好了很多。后来这位民工兄弟说,这么多天没有消息你肯定很担心吧?你对我们是有心的,结账快、不克扣工钱,给你做工我们开心、放心,我们相信你,愿意为你做工,跟着你我们不怕!多么朴实的话让我感到惭愧,一定要想办法将他们长期留下来!这帮兄弟跟着我做了十几年,虽然现在不来了,还时常电话联系,一世兄弟情也已定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摆事实讲道理、对做得不够的按要求整改,不把问题堆积,在相互理解中把问题解决、把工作做好。每一道工序完工后及时申请验收、及时办理结账手续,毫不拖延。慢慢的有了一批稳定的民工队伍,工作变得顺畅,为今后的造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林地有好的产出提供了有力保证。虽然与民工相互信任,但质量监督毫不放松,特别是放肥做到全程监督,确保肥料到位,提质增效。这种坚持就是20多年,从不松懈。
朋友多了路好走
要想造林必先开路。之前的小道怎么能够把生产物资运到林地里面去,把路开通势在必行!为了开路也煞费苦心,林地里面的村民知道我们要开路进山非常支持,带着我现场挑选安排路线,避开了陡峭的地方及大片石头,节省了不少资金。起始有好几百米路并不在我们所租林地范围内,政府给我们租地时说好是可以免费开路过去的,然而开工了村民却阻拦不允许修路,工作被迫停止!林地里面生产队的姚队长主动把责任揽了过来:这地是我们同一祖宗叔伯兄弟的,他们搬离了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我去跟他们谈。姚队长带我找到了这些村民,请求同意开路过去,起初他们还是不同意我们开路,说占用了他们的林地就得补偿,提出的补偿金额我们完全承受不了!姚队长也不好惹,骂他们言而无信,不让开路就是阻挡他们的出行,不给他们这些还留在山里的叔伯兄弟们好过,也不要忘了你们也还有田地山岭在里面!最终在姚队长的劝说中他们同意了免费开路通行。若干年后在国家的扶持下这条路铺上了水泥,更通畅了!路修好后,村民出行方便多了,农用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一车车粮食、生猪往外拉,脸上露出满满喜悦!村民们热情相邀到家里做客,我也被这些朴实的村民所感动,为了自己的工作开的路,给他们出行带来方便,换来村民对我们林场工作的支持,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对有意愿做工的村民我也尽力安排,让他们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工作,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特别是台风过后的救灾工作有他们的帮助加快了很多,挽回了很大的损失!多年后当我们的努力有了收获,带动了村民种树的热情,也因为我种出来的林木比周边其他林场或老板的林木要好上不少,上门请求指导的村民很多,我都是尽力为他们提供解答帮助。在多年的认识、接触、沟通、了解、合作中增强了场群关系,也提高了我们高峰林场的形象,为林地到期后的续租打下良好基础。
往事一幕幕,镌刻成我青春的印记;岁月静好,惟有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高峰大舞台,你行你就来,愿我的小伙伴们健康成长。



编辑:杜金环
核稿:陶昭华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