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场外造林25年征文获奖作品丨守护绿色的时空之旅

发布时间:2024-10-22 浏览量:

编者按

8—9月,高峰林场开展场外造林25年发展历程与成就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61篇,经林场征文活动评审组评审,共评出16篇获奖作品。

守护绿色的时空之旅》,由高峰林场办公室陈金瑢撰写,在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微风轻拂,带来了树叶沙沙的响声,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美好。

台阶上,我抬头仰望,仅有几颗星星孤零零地闪烁着,它们像是被遗忘的珍珠,散落在深邃的蓝黑色绸缎上。

良久,我叹了口气。今天,是我到这里的第三天,高峰林场工业原料林陆川基地。

三天了,我还是没想明白,不就是出去游玩的时候看到一棵比较特别的树,因为好奇上前摸了一下,怎么就回到了20年前呢?老天啊,我是做错了什么,要让我回来接受这般磨炼。

吃住行的截然不同,让我经受了“炼狱”般的考验。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无论日子怎么艰难,总是要过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总归是有希望的,也许,希望就在明天呢!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加快广西国土绿化的步伐,是这里的重要任务。

所以,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就被人叫了起来,被分配了今天的任务。全部种完一百颗桉树种子,且发芽破土率要达70%以上。

怎么办?没干过这种活。我心中纵有不满,但也不得不做。

看别人怎么种的,有样学样。

第一步,挖坑。

第二步,放种子。

第三步,填土。

第四步,浇水。

今天的天气,仍然是酷热的。

所以,看似这简单的几步,对我来说并不轻松,很快就感觉到劳累。

放眼望去,山地陡峭,皆是黄土,没有尽头。

稍稍休息了一阵,喝了几口水,我正打算继续。突然,一道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

“亲手种下一棵树,并成功发芽,属性点+1,还差999。”

什么情况?有外挂?

我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却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心中有些失望,难道是累得出现幻觉了?

来不及细想,先完成任务吧。

不久,又一道声音从我的脑海中划过。

“亲手种下一棵树,并成功发芽,属性点+1,还差998。”

嗯?不是幻觉。种树可以获得属性点?属性点到1000会怎样呢?有什么神奇功能?可以回去吗?

想不通,但我回到20年前已经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还有什么神奇的事也不觉得奇怪。

我看着那种下的种子,瞬间觉得活力满满,内心升起一阵无法言语的激动,希望它们快点发芽。快点,快点,再快点……

突然,一抹嫩绿在我的视线中露出,慢慢向上,伸展。

与此同时。

“亲眼见证一棵树破土而出,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属性点+1,还差997。”

这真是意外之喜!

我更加干劲十足,好像这艰苦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时间流逝,转眼间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小陈,走,先吃饭。”

叫我的是王姐,我跟她到了相对平缓的地方坐下来。

午餐是馒头,早上带来的,我吃不下。

王姐看出了我的不适应,递给我一瓶水,笑道:“刚开始都这样,习惯了就好。你一个小姑娘能来这里,我们都觉得蛮惊讶的。咱们干林业的,条件非常艰苦,希望你能坚持,我们做的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我没有说话。来这并非我本意。

饭后,我们没有过多地休息,就地开了一个小会。刘哥在讲提高植树成活率的一些基本知识。

“造林树种的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后树种难以成活,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即使造林成活,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也难以成林、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无法获得应有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例如,在北方干旱地区栽植的杨树和在南方丘陵地区栽植的杉木,生长非常缓慢,生长势极弱,不适合作为人工林树种。”

“桉树、油茶、马尾松喜酸性土,比较适宜这里的生态环境。”

“还有这造林密度也很重要,其大小影响林分结构、林木生长、产量、质量、造林用工量、种苗数量及造林成本。造林密度应以小班为单位,综合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经营目的、经营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中午习惯了午睡,不是林业专业的我听到这些“晦涩难懂”的“天书”,像是被催眠一样,整个人开始迷糊了,根本没听后面讲了什么。

下午的阳光比中午的柔和些许,但山间的热浪依旧不减。

汗水沿着我的脸颊不断滑落,滴落在脚下的黄土地上,仿佛也在为这片土地增添一丝生机。

我逐渐掌握了植树的技巧,速度也快了不少。每当脑海中响起“属性点+1”的提示音,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动力。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际染成橘红色。

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临时搭建的简易宿舍,几张木板床紧挨着,外面是呼啸的山风,远处偶尔传来夜鸟啼鸣声。

我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山林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仿佛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阳光逐渐穿透薄雾照亮山林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我随着队伍再次踏上植树的征途,心中仍有迷茫与抗拒。

“小陈,你看那边,新种的树苗已经长出嫩芽了!”罗姐兴奋地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新绿,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那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已经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意。

“是啊,罗姐,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你们什么感觉?”

“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成就感。

有了昨天的劳作与学习,我的动作更熟练了。

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简单食物。

我咬了一口玉米,问罗姐:“你怎么会来这里工作?”

罗姐笑着说道:“我呀,完全是受我父亲影响。我父亲算是林场第一代林业人,他们那时候更辛苦,用废旧铁片制作锄头,用竹篾编织箩筐,遇到干旱天气还得一点点挑水来浇灌树苗。”

“他热爱绿色,热爱草木,不管在哪里,看到一些珍稀濒危苗木或种子,他都会想办法带回来栽种培育,默默守在旁边细心观察,像守护婴儿一样。”

罗姐说到父亲,像打开了话匣子。

“像父亲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一生都投入到了林业事业。我们这些林二代也很多,都想着把父辈的东西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些年,我们场外造林面积一直在增加,去年场外造林面积都超过了10万亩,总蓄积量达30多万立方米。把茫茫荒山变成浩瀚林海,这是我们的理想。”

罗姐正说得起劲。突然,一阵风沙袭来,大家碗里都有了一层沙土。赵哥笑着调侃:“这是又觉得我们饭菜不好吃,加点佐料让我们吃得更香啊!”

明显这不是一次两次发生的事了。

下午的工作依旧忙碌,但我的心境好像发生了变化。我一直觉得辛苦,但没有想过要真正了解这里的生活、这些造林者的故事,太狭隘了。

植树过程中,阿哥阿姐们会毫不吝啬地教我一些林业知识。

“苗木从苗圃地起出后,如果不能及时运往造林地或运至造林地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栽植完,则要在背风的地方挖假植沟,将苗木的根系甚至整株苗木用湿土、沙等材料覆盖并浇水,以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桉树是速生丰产用材林,与一般人工林相比,其生长快、轮伐期短、成林成材早、生物量大、生产力高、质量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纯林是主要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森林,造林和经营技术较简单,但不利于充分利用空间,林分病虫害较多。混交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有利于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改善立地条件、抵抗自然灾害,但造林技术较复杂,培育难度较大。”

“……”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我跟着罗姐她们到台阶上休息。

不同于前几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开始想多听听我不知道的故事。

我打开了话题,问罗姐:“今天我们路过了几座哨塔一样的楼,是什么?”

“那个呀,是望火楼,用来防火的。”

“造林不易,护林更难。要守护好这片林海,首要是防火。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我们长年不敢松懈。每逢高险期都会全员出动巡山,就是为了确保绝对安全,不放过一丝烟火。”

“登上望火楼,看看是否有哪里冒烟了。没有情况,我们也会向场部报个平安,做到零报告。”

“每年的防火期,我们会每隔15分钟瞭望一次,吃顿饭的功夫都得看两眼,因为一点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我们都是眼见着林子一点点建起来的,都知道造这点林不容易。”

“我们不仅要造林,更要把老一辈人创造的林子守护好,不发生一股烟。”

“尽管技术越来越先进,林场也配备了火情监测系统,但望火楼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需要我们去坚守。”

“别说,看得多了,我们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如果林子冒烟了,从颜色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着火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微弱的灯光照在他们谈笑的脸庞上,显得格外温暖而坚定,仿佛每一道光影都承载着他们与这片山林不解的情缘和沉甸甸的责任。

我静静地听着。

那一棵棵树、一座座望火楼,是他们辛苦工作的缩影。他们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林场,坚守在这里。

夜渐深,山风带着凉意拂过。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睡着。

又是新的一天,我不再是被动地跟上大部队。也许,自己正逐渐融入这个集体。

这天,队伍中多了一位白头发的人。罗姐说他是我们的老队长,70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今天也想一起来看看。

“暑往寒来尘土中,转眼已成白头翁。奔向理想的征途从来不是康庄大道,与梦想绝配的不是才华,而是长久的坚守。”我脑海中突然冒出这句话。这是对初心使命最好的诠释。

早上风大,伴随着沙子吹过来,眼不敢睁,口不敢张,沙子随风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也算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对植树造林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天气说变就变。天空骤然间乌云密布,风狂野地肆虐,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还未来得及躲避,豆大的雨点如同万箭齐发,毫不留情地砸下来。我们被淋成了落汤鸡。

雨点狠狠地砸在那些刚刚破土而出还未来得及站稳脚跟的树苗上,冲刷着它们周围本就松软的泥土。树苗的根系,有的被连根拔起,随风飘荡,有的则半截裸露在外,徒劳地挣扎着,试图抓住那一丝丝残存的土壤。

雨势愈发猛烈,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无尽的雨声和泥土流失的喧嚣。原本生机勃勃的幼苗,此刻只能任凭风雨的摆布,它们的命运在这一刻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

四周,是一片狼藉,绿色的希望被冲刷得支离破碎,只剩下泥土流失后留下的沟壑与伤痕,诉说着这场暴雨的残酷与无情。

暴雨过后,天空渐渐放晴。我们一行人,衣衫湿透,脸上挂着疲惫却又坚定的神色,相互搀扶着站在那片狼藉之中,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那些顽强生存下来的树苗上。

“它们还活着!”我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喜和感慨。

“是啊,这些小家伙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李哥擦了擦脸上的水珠,“我们得做点什么,帮助它们更好地恢复过来。”

说着,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找来木棍和绳子,小心翼翼地为树苗搭建支撑架,有的直接拿起树苗就挖坑重新种起来。

“大家不要忘记清理周围的泥沙和杂物,保证它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啊。”李哥大声喊道。

大家丝毫没有受到暴雨的影响,好像全身湿透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我不禁思考,为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还能保持如此高昂的斗志?或许,是建设发展林场的决心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是对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尊重,汇聚成了他们心中不灭的火焰。

这些新生的树苗,仿佛是大自然的回应,告诉我们:坚持与努力,终将开花结果。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从一开始的旁观者到真正的参与者。亲眼见证那些亲手种下的树苗长出嫩绿的小芽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休息之余,我开始拿起笔记本来记录一些知识。从一年四季的防火到防虫到资源管护,从育苗到整地到造林,从割灌到抚育到经营利用,每一页笔记都有了重量,承载着我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敬畏。

“由于你学习态度好、想法转变,属性点翻倍,奖励你一个技能——移步生绿,身过成林。”

咦,这么神奇?

我忍不住奔跑起来。果然,跑过之处皆是小树苗!太棒了!

我站在山顶,看着那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感慨。这一刻,我不再是迷失在时空中的旅人,而是这片山林中的一员。

“属性点已达1000,恭喜您解锁特殊能力——生态守护者。”

来不及多想。突然,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我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包围着。当光芒消失后,我发现自己回到了20年后,站在高峰森林公园里,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我愣住了,环顾四周,熟悉的气息与眼前的绿意盎然交织在一起,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真的回来了?”我喃喃自语。很欣喜,还有点不舍。

这一段奇妙的旅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意义。我亲身体验了林业工作的艰辛与伟大,也更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手机放着《高峰之歌》:“我们是高峰的主人,用奋斗谱写乐章;我们是林场的栋梁,把青春献给绿洲,啊!前辈的创业,换来了绿色的海洋……”我独自坐在树荫下,写下一纸文字。

“用青春守护绿色,用年华传承精神。”这句话不仅是对林业人的赞美,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期许。故事在这里画上了句号,但我的绿色征程才刚刚开始。

作为高峰林场新征途中的一员,我希望目之所及皆是蓝天托白云,绿水绕青山,处处鲜花绽放、草木吐蕊。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让绿色成为我们永恒的底色。


编辑:杜金环

核稿:陶昭华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