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场外造林先进事迹丨奋战场外十四载 不负韶华砥砺行——贺州造林部技术员彭志中

发布时间:2024-10-29 浏览量:


编者按

2024 年是高峰林场场外造林发展 25 周年。25 年来,高峰人敢为人先,开创了场外造林的工作新局面,也为各地造林绿化和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职工。今天,让我们来听听贺州造林部技术员彭志中的场外造林故事。

GREEN



林海深耕志如磐,基层奉献映青峦。帮带扶携共奋进,薪火相传筑梦延。

彭志中从进入高峰林场就到贺州造林部从事场外造林工作。

14年来,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开展林地林木收储工作的时候,他不惧艰苦,排除万难。收购林地实地调查,有些林地杂灌丛生、道路崎岖,但他不畏艰难,披荆斩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保证调查数据真实准确,为林地收购打下坚实的基础。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已成为了日常工作的常态。有一次因天气太热他中暑了,但想到从造林部来一趟林地不容易,且时间又紧,于是他忍着中暑的疲惫坚持把林调工作做完。由于林地收购竞争激烈,部分林地在进行了很多前期工作后依然没能收购成功,但他没有抱怨,从不气馁。他总是乐观地激励自己,行而不辍,未来方可期,这片林地收购失败了,那下一个一定会成功。在他的努力下,2024年他经手调查的林地就达到2.5万亩,推动造林部提前完成了1.5万亩的林地收购任务。

彭志中(前左二)获得场外造林先进个人表彰

14年来,他以身作则,冲在最前线。为了抢占有利时节备耕造林,他带领队伍连续多日奔波在林区炼山。记得有一次,他带队到公会镇的1800多亩林地炼山,由于地块山势陡峭,旁边又有杉木林,有火星被风吹到火线外引燃枯枝落叶,他急速奔跑率先冲到起火点,及时将火苗扑灭。队友们见他多日来都没得好好休息,让他休息一天,他说,趁着天气好,我们要尽快把山炼好,才不会影响后续的造林工作。于是,他顾不上疲劳,冲在前面,带着其他队员马不停蹄奔赴下一个炼山工地,他用一个个不眠之夜爬山脊,趟山沟,守火线,即使困到站着都能睡着,也坚持把炼山任务完成。 

14年来,他舍小家顾大家,扎根青山不回城。家里老人年事已高,无法帮忙照顾小孩,彭志中就把孩子带到贺州。他将孩子放在托班,报满课后服务,就是为了不用早接孩子影响工作。有时他忙完回到家,孩子已经自己睡着了,看着熟睡中的孩子,他心中五味杂陈、满是心疼,但也没有因此影响工作。在父亲坚韧与责任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也特别懂事,小小年纪就可以自己步行二十多分钟往返学校,回家自觉写作业,自己煎鸡蛋、煮面条,自己照顾自己,这让作为父亲的他感到很欣慰。

14年来,他认真履职,做好传帮带。彭志中热爱学习,勤于钻研林业技术,从最基本的营林技术规程,到无人机操作、电脑制图、营林平台运用等,他都掌握于心,熟练运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将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新人,他常说:“造林部工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同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长进步,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现在贺州造林部有14名管理(技术)人员,而95后就占了9名,他们都是彭志中手把手带过的徒弟,大家都亲切地把他称呼为“彭哥”。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彭志中这样扎根场外、默默奉献的平凡林业工作者,正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平凡,高峰林业的绿海浪涛才能在八桂大地上绵延不绝。

我们坚信,在林场党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一个个高峰人的共同努力下,场外造林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林场“360”全方位营林任务目标必能如期实现。



:许文  张利芬
图:卢钦标
编辑:杜金环
核稿:卢钦标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