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场外造林25年征文获奖作品丨高峰之花怒放八桂大地

发布时间:2024-10-14 浏览量:

编者按

8—9月,高峰林场开展场外造林25年发展历程与成就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61篇,经林场征文活动评审组评审,共评出16篇获奖作品。

高峰之花怒放八桂大地》,由高峰林场人事科韦群朝撰写,在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高峰林场提出的“场外再造一个高峰”,走出林场办林业,有力带动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排头兵。
机遇的抉择,推动高峰专列开上场外造林快车道
高峰林场自1953年建场以来,经过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春华秋实,至“十二五”期间,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有林场和人造板企业,华南地区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八桂大地筑起了一道道“高峰绿”,为保障全国木材安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绿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林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林板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文明单位等。林场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划时代的决策。
1999年,高峰林场开始谋划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林场经营管理体制,2000年形成“以营林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工带林、以林促工、工林并举”的思路,于2001年在林场“十五”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突破影响经济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巩固现有产业,狠抓资源培育,实现资源规模扩张,创建大型一流的人造板加工企业,形成以‘林板结合’为主线的发展新格局,力争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指导思想,同时,向全场职工发出“场内场外再造高峰”的号召,至此,高峰林场迈出了转变经营机制重要一步,大力推进对外租地造林基地建设,开创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先河,当前,林场场外造林面积已超100万亩,实现了场外再造一个高峰的宏伟蓝图。
时代的选择,塑造了高峰场外造林的高峰自信
高峰林场实施场外造林,向场外扩张发展空间,开辟了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号召区直林场向高峰学习,掀起场外造林热潮,加速了广西国土绿化的步伐,提高了广西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为广西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塑造了高峰林场场外造林的高峰自信。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塑造高峰场外造林道路自信。实施场外造林25年来,在大力推进场外造林事业的同时,场党委着眼长远,坚定不移深入抓好党建促生产工作,随着营林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各党支部工作重心前移,林地扩张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积极实践“支部建在林地一线、党旗飘在山头地块”的党建引领思路,有效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实践证明,把“支部建在林地一线”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党建促生产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有效性的重要载体。当前,场外造林已成为高峰林场林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林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加坚定了林场继续走稳、走好场外造林的坚强信心。
形成以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底色的优良资产,塑造高峰场外造林产业自信。“十二五”以来,林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资源基础持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特别自上级主管部门出台《广西万亿林业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后,林场以此为契机,对场外造林定位进一步深入思考,分阶段、分层次拟定发展布局、发展任务、发展措施,场外造林由全面出击、分散经营转向突出重点、规模经营,数量与质量并重,重点加强对已承租林地的植苗造林以及已造林地的抚育管护,将租地造林重点集中在桂中、桂南、桂东等适宜速丰林发展的气候条件优越地区。加强与市县国有林场合作,加快收购、兼并市、县国有林场和县、乡、村集体林场,探索与农村集体或农户合作造林、股份造林的道路,注重在已承租林地的周边租赁或收购中幼林,逐步提高林地集中度,实现规模经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高峰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打造行之有效的场外造林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塑造高峰场外造林制度自信。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营林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峰林场事业发展的需要。而由于历史发展轨迹、经济体量、经营规模等的差异,高峰林场既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兄弟林场的做法,也不能完全按机关事业单位的框框条条行事,高峰人逐步认识到,应该探索出一套符合高峰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峰特色的营林管理模式。2001年,林场开始在场外造林推行“国有民营”管理模式,采取由职工作为承包者,通过招标承包造林,以风险抵押的形式向总场贷款投资,承包者承担还本付息、交地租缴税费责任,所产木材按规定交给林场,所产生的利润与林场按一定比例分配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场内外承包营造工业原料林的规模迅速发展到近60万亩。
这一模式的成功推行,对营林职工而言,是从过去为公家干活到为自己干活的转变,解决了“谁在干”“为谁干”的问题,营林管理效果显著提高。25年来,随着林场的不断发展,这一模式也得到了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建立起了一套既符合事业单位的大框要求,又适应市场需要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高峰林场场外造林管理模式
以党的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笃厚高峰场外造林文化自信。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广泛深远。一直以来,在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场外造林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贯彻林场党委决策部署,支部开展的党的系列主题活动,坚持把林场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用党性教育延伸“高峰林业 永攀高峰”精神内涵,充分利用好“高峰大讲堂”“书香高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载体,宣传党的各项理论思想、方针政策,并在林场具体生产经营中加以丰富、延展和应用,有效打造林场永续发展的精神堡垒。
扎实的根基,展望高峰场外造林的美好未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场外造林已成为林场稳定的主要收入来源,成为保林场发展、保职工民生的重要支柱,发展场外造林是高峰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要求。当前,林场场外造林林地相对集中、规模适中,管理班子年富力强、充满斗志,技术员队伍搭配合理、经验丰富,承包者队伍信心十足、主动性强,木材单产逐年提高,盈利水平稳步提升,具有跨越发展上台阶的优势和潜力。
拥有一片范围集中,整合成熟的林地规模。在实施场外造林扩张初期,主要任务是在广西南部地区租地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2000年8月,黄月妹等20多名职工响应“场外再造新高峰”的号召,到钦州开疆拓土,后遇玉林市各县对外招商引资,又调兵遣将转战桂东南,先后分别在陆川县和容县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1年多时间租地面积就超过10万亩,经营范围覆盖1市、2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此后,随着林地规模的逐步扩大,林场陆续成立南宁、贺州、昭平、百色等造林部,对各造林部经营范围进行了更科学的划分整合,去芜存菁,经营面积从最初的10万亩扩大到当前的100万亩,覆盖范围从1市、2县扩大到当前的13个市52个县(市、区),整合后林地更加集中,规模更加合理,实现了由散到实、由大变精。
拥有一套经过检验,高效成熟的管护经验。25年来,场外造林受地域差异、管理经验、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也面临部分林地经营效益不理想、林木产量低、多风灾多病虫害等困难和挑战,但广大场外务林人面对挫折并不气馁,面对困难痛定思痛,不断研究分析、查找原因,大胆革新,优化经营水平,尤其是林场现任领导班子到任以来,在深入调研总结场内场外营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营林“360”目标任务,实行林地分类经营,分类施策,实行一地一策一投资,并分析不同林龄采伐年收益情况,选择性延长采伐年限,取得了可喜成效,做到了着眼全局谋发展,走出了就林业抓林业,从林业到林业,孤立地发展林业的传统思维模式,找到了场外造林高质量发展与稳步提升营林效益的结合点,发展空间大大拓宽。
拥有一个坚强有力,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针对经济社会和林业发展形势变化,林场在各关键时间节点,顺应形势,积极调整承包造林办法,组织承包者再竞标、再完善合同、再明确目标任务,再完善健全管理机制,“五五分成”模式、“超产分成”模式、“招标管护”模式、“造林部直管”模式并存,营造形成了多种模式互相比照、互相补充的良好局面,逐步解决了承包面积过大、营林成本过高、经济效益过低问题,有效提高营林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拥有一支忘我奉献,稳定成熟的人才队伍。场外造林远离南宁,林站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产季节职工往往数月才能回家探亲一次,但广大干部职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年轻技术员既来之则安之,选择在当地成家、送小孩在当地读书,很多职工父子两代、夫妻双方都成为造林部承包者,拖家带口全家投身林地搞生产,“家庭档”承包者、“父子档”承包者、“夫妻档”承包者成为美谈。特别是2008年、2013年、2016年前后,场外造林先后遭受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多次超强台风袭击,但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动抗击,积极自救,经受住了考验,重拾起了信心,更加积极地投身场外造林事业当中。高峰林场场外造林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有一批肯做事、想做事、能做事的干部职工,靠的就是大家持之以恒艰苦创业的精神。
经过25年的发展,高峰人早已实现了场外再造高峰的宏伟目标,高峰之花早已开遍八桂大地。当前,我们怀揣新的梦想,锚定广西区外再造一个高峰的目标,相信广大高峰人只要怀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再攀新高峰!


值班编辑:卢钦标
核稿:陶昭华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