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场场外造林事业来说,却是一段备尝艰苦,方兴未艾的发展历程。二十五载岁月悠悠,我场场外造林事业如同一棵朝气蓬勃的小树苗,逐渐成长为一片枝繁叶茂的大森林。
1999年,林场开启场外再造“高峰”新征程,我的父亲积极响应成为了第一批造林营林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事对外造林工作,长期在外奔波。此时3岁的我便鲜少在家中看到父亲的身影,但是母亲告诉我,父亲身上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承担着营林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支持和理解。我十分尊重我的父亲,在有限的相处时间里,我看到了父亲工作时的认真专注,脚踏实地,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不畏艰辛意气强,路途虽遥自依然”的人生态度,这兴许便是造林人独特的精神传承,不在身边,但在心中。我相信每一位造林人身边都有着默默支持着他的人,这也是造林人在征程中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应该对这些在背后默默支持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长大后,父亲带着我爬山,在林地的山头上放眼望去,一棵棵茁壮的桉树傲然挺立,整整齐齐仿佛绿色的军队守护着这一方土地。父亲说,在开拓林地初期,资金有限、技术薄弱,土地协调方面也面临许多困难。资金紧张,就用一块钱做五块钱的事,吃穿用度一切从简,一双解放鞋,一部对讲机,几把趁手的工具,一辆摩托车便是他开荒拓林的全部家当,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山头。由于建设初期技术薄弱,父亲每天扛着锄头上山,靠仔细地观察和躬行实践,不断地试错和纠错,实地考察每一寸土地,精心挑选培育树种,科学制定营林护林方案,用心呵护着每一寸土地。当地的村民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不支持造林工作,干扰阻挠营造林施工时有发生。面对问题,父亲主动走村入屯和村民拉家常,给村民讲解造林的益处及相关的政策,和他们探讨分析租地造林的优势,把当地的村民团结起来,一起干实事,谋发展。像父亲一样的许多造林先驱者们,就是这样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通过不懈努力,逐渐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场外造林事业注入了活力。从荒芜的山坡到生机盎然的森林,每一棵树苗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一片片新绿不断涌现,为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我们造林为了什么?不只是为了卖木头,更是为了这片绿荫。”父亲眺望着山下随着轻风泛起阵阵涟漪的滚滚绿浪,笑着说。二十五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造林活动,许多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森林的面积大幅增加,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当地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森林的增加也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保护了水源,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广西的林业这座大房子,也是我们无数造林人一砖一瓦盖地给盖起来的哟。”谈到现在,父亲的眼里充满了热切的期盼,仿佛天边的星辰,闪烁着无尽的希望。我好奇地问父亲造林工作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经济、科技还有生态文明建设!”父亲自豪地说。
经济之益在于林。场外造林使得木材资源的储备不断增加,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林业经济逐步壮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生态旅游也因这一片片绿色林海而兴起,游客们纷至沓来,领略大自然的壮美风光,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父亲感慨地说:“我们现在能有大房子住,能有车子开,都是在林业努力奋斗收获的,我们要记得取之于林而用于林,只有整个林业好了,我们个人才能好!”
科技之力用于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场外造林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以前的徒步上山巡查,到现今的无人机巡航、智能监测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从树种选育到栽培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森林资源监测,先进的科技手段贯穿始终,让造林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年纪上来了,爬不动山咯”父亲笑着说,我看着父亲熟练操作着手里的无人机巡视林地,哭笑不得,“您这比我还赶潮流呢!”
社会之功显于林。场外造林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的造林人加入到保护生态的行列中来。它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父亲叮嘱我:“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上山又下山,日复一日,这艰辛又充满挑战的造林之路走过了父亲的大半生。每每我驾车行驶在高速上,看到道路边那一片片绿茵茵的桉树林,仿佛都能看到父亲在林间穿行的身影。造林人的精神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地影响着我,它如璀璨星辰照亮我成长的路。当困难如阴霾笼罩,造林人精神便是穿透黑暗的那束光,它给予我勇气,它让我在困境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勇敢地直面挑战;它赋予我坚韧,使我在挫折的打击下,依旧能咬牙坚持,不轻易放弃;它带来希望,在最艰难的时刻,让我相信未来可期,相信自己有能力突破重围。这种精神如同坚实的后盾,默默支撑着我,给予我力量去战胜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二十五载场外造林,是一部绿色传奇,是一曲生态赞歌。回顾场外再造“高峰”历程,高峰人在不断总结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时代新征程,落实扩量、提质、增效的“360”营林目标任务已成为林场新发展格局,场外造林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不忘来时路,携手共奋进,聚焦主责主业,弘扬高峰“五在山”精神,担当作为,不断创新营林技术和管理模式,敢做善成,再创辉煌与传奇,为林场发展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一片片绿色的奇迹,是无数造林人辛勤付出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让我们一起奋力谱写新时代高峰林业绿色发展新篇章,以浓墨重彩绘出时代绿水青山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