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号
微信订阅号

电话:
0771-2331662

邮箱:
gxgflcbgs@163.com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

星创天地
扫码关注
官方网站号
扫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林场文化

ForestCulture

区直林业系统主题征文获奖作品丨我与祖国共奋进 争做林业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4-11-07 浏览量:

编者按

在区直林业系统“我和祖国共奋进”征文活动中,高峰林场职工赵子麒撰写的《我与祖国共奋进 争做林业追梦人》荣获三等奖。

GREEN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医生梦、教师梦、作家梦......,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林业工作者。

“你为什么会选择从事林业工作?”当许多同事第一次见到我,与我这个成长在我国东北小城却跨越千里来到广西工作的青年交流时,这总是他们与我交流的第一个问题。但语言的力量总是匮乏的,总是很难在别人的交流欲望消失之前,将我二十余年的人生思考浓缩概括再输出。于是脱口而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我来广西不是来‘搞林业’,是来‘种金子’来了。”我笑着回答。

还记得第一次被“询问”这个问题,是儿时的一个夏日午后。1996年7月,我出生于我国东北的一座小城。那里常年干旱少雨,不仅森林生态功能不完善,而且农业发展也受到了阻碍。我的林业梦,也基于家乡的这种状况,从儿时就开始萌发。记得在一个夏日的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我总会跑到学校操场旁一排排高大的老柳树下乘乘凉。炽热的太阳光在细细的柳条身上败下阵来,老柳树下的休憩于是成为炎热夏季的少有惬意时光。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学校进行了扩建,老柳树被砍倒,变成了新教学楼下的一片水泥地。伴随树叶沙沙声的小憩也只能停留在回忆。于是,我从别处折下一条柳枝,偷偷地塞在水泥地的缝隙里,在小伙伴好奇的询问中,我第一次被问到种树的意义。我答道:“说不定我们将来的夏天还有树荫可遮。”虽然孩童的妄想在烈日照耀下干枯了,可我心中的柳条却发芽了,我相信我在未来的某天,定会成功的种下一株遮天蔽日的巨木。

第二次“碰到”这个问题,是我的高中时代。那年春天春寒未散,朋友气喘吁吁地将树苗丢进我刚挖好的坑里,没好气地问道:“我们跑来种这些又矮又细的树苗有什么意义?”。我一边伸出手安抚那颤颤巍巍的嫩苗,一边答道:“它们迟早会像三北防护林一样,为我们挡住风沙,绿化我们的家乡。这就是植树的意义。”情景不同,回答却更坚定。因为我已褪去了儿时的懵懂,中学的知识和认知清楚地告诉我,家乡春季的沙尘暴和春雨过后的水土流失和森林的消亡密切相关。随着家乡经济情况的好转,家乡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绿化,学校每年也都组织春季植树活动。而我通过一次次参与植树造林的经历,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的绿化做着微不足道的“贡献”。而这一切,不仅没有让儿时的记忆碎片随着成长而消散,反而让我在知识的浇灌下扎下了深根。

第三次“回答”这个问题,则是在我读研的时候了。记得有一天,我刚刚在树林中划定好了试验样地,正抡起锄头挖掘着土壤剖面。同学一边将树枝树叶装进样品袋里,一边问我:“我们做的这些林业试验究竟有什么意义?”我答道:“正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森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森林,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森林。所以我们国家开设这门专业,所以我们的研究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我的回答,不仅是我对求学经历的总结,也是我对国家林业发展理念转变的感叹。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对于林业这一直接关系到生态的行业重视程度日渐增长。“林学”这个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也让我有更多机会投身于我喜爱的“林学”专业。而我的求学经历,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林业行业特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林木因为有森林的保护和支撑得以生长,又用自身反哺了森林。而作为90后出生的莘莘学子,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应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林爱林用林,为国家林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生态独特价值的高度赞誉,广西作为我国的重要林业资源省份,坚持以“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其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国家战略向西南地区的偏移,以及国家林草局对广西政策的倾斜,我认识到,在广西这片热土上,林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发展窗口是广阔的,整个林业产业体系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正是因为对广西林业的发展充满了憧憬,在2021年大学毕业那一年,我将就业坐标定在了广西。我凭着自己的林业情怀及优秀的表现,幸运地入职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高峰林场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国有林场,经过70多年的发展,经营面积达150万亩,森林蓄积量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7%,为保障全国木材安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绿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作三年多来,我目睹了高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场外造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峰作为开拓场外造林的先行者,经过25年的发展,在场外成立了11个造林部,经营面积接近100万亩,相当于在场外“再造”了两个高峰。巨大的成绩背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更得益于广大高峰林业工作者默默的付出与坚守奉献。

在今年夏天一次林业外业工作中,我又扪心自问:为什么要从事林业工作。还记得那天室外四十度的气温,在我踏出车门的一瞬间,以为自己的眉毛已经被炽热的空气点燃,汗水瞬间湿透了衣衫。我一边擦拭着滴落到无人机上的汗水,一边小心地安装无人机准备起飞。随着我手中的无人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高空俯瞰下,我看着我们林业人亲手种下的森林,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缓缓摆动如浪花,一片生机勃勃。我坚定的意识到,我选择林业无怨无悔。我渴望的就是脚踏实地,既能学以致用,又能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为子孙谋幸福的工作。我深爱这种在自己的努力下播种“绿色”种子的感觉。我感觉自己也像一株小小的树苗,对未来满含着希望,正在为人类的存续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我手中种下的不仅仅是一颗颗树苗,更是一粒粒黄金。

林业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森林是钱库、粮库、水库、碳库,森林的作用不可估量。“绿色”永远是林业人最靓丽的“底色”。逐梦林业、追寻林业、奉献林业,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将继续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传承和发扬林业人艰苦奋斗、绿化祖国、为民造福的宝贵品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巩固广西的生态优势、为建设壮美高峰,燃烧我们的青春激情,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文:赵子麒
编辑:杜金环
核稿:卢钦标
责编:朱兵   屈艳


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