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5月,正是热火朝天开展营林生产的季节。终于又结束了一项工作,我坐在办公桌前,抬眼望向窗外,发现日影悄然褪去,绚丽热烈的晚霞也没有了踪影,漆黑的夜色无声到来。时间,在忙碌中偷偷溜走。不知不觉,我在高峰工作已经四个年头,今晚的夜色仿佛巨大的幕布,将我在高峰的点滴逐帧播放。
初来乍到,看山是山
犹记得2021年4月,我来到银岭分场报到,开启了高峰人生的第一站。开车行驶在分场林区公路上,蜿蜒曲折的道路使我紧张,葱郁连绵的山林让我兴奋,亦如我此刻来入职报到的心情。
我并非林学科班出身,虽在农村长大,从小亲近山林,但对于林场的工作鲜有耳闻,也没有工作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不过当时想得简单,不就是上山种树,跟下地种甘蔗应当差不多,又有何惧?其实不然……在分场仅待了一个星期,应林场支援场外造林工作要求,我被派往容县造林部。
渐入佳境,看山不是山
4月中旬的容县造林部,正是一年中营林生产最繁忙的时候。
因为林地距离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跟随造林部的前辈们披星戴月,穿梭在各乡镇的林间山头,调运苗木、肥料,监督工人定植、施肥、除草……又一次天黑了,在下山途中,我忍不住发问:“为什么林业人要起早贪黑那么辛苦?”
话一出口我就懊悔了,怕前辈觉得我吃不了苦,我以为会得到一番训诫或是一些长篇大论,其实不然,我得到了朴实的五个字:“为了种好树。”思绪万千涌来,这五个字被我带进睡梦中,还没等想清楚,凌晨五点的闹钟又响了起来。
那时候的日子感觉过得飞快,却又无比辛劳。我当时总在想,是不是太阳也懂得欺软怕硬?因为好似所有的光和热都落到了我身上,晒黑了我的面颊,汗水也不断从额头滑落,浸透了我的衣裳。每当力倦神疲,我都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当我这样跟前辈说的时候,他们都笑笑地看着我:“习惯就不热也不累了,等到种的树苗长大,你就发现你流的每滴汗水都有意义。”似乎他们跟这个季节、跟这片山地已经成为相知相伴多年的老朋友。看着他们的笑容,听着他们的话语,这一刻,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前几日的万千思绪有了清晰的来处。为了种好树,不怕苦不怕累。这单纯朴素的话语,就是高峰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容县造林部学习了近三个月后,我回到了银岭分场。再次行驶在相同的林区公路上,心境已全然不同。透过目之所及的绿色,脑海中浮现出林业前辈们如何用辛勤和汗水通过一道道工序将树苗养育成树木的画面。
刚回到分场,便接到负责梳理结算营林工程款的紧急任务。通过请教同事,捋顺流程要点,在一个月时间里,我终于将智慧林业服务平台各个模块的数据完整录入,分门别类整理好各项工程款结账材料,顺利完成了结账任务。此时,我不禁再次萌生感慨:林场工作并不只是上山种树而已。意识到这点后,我一有时间便拉着苏工、黄工整日钻在山里,从11林班检查站到1林班小备村,从5林班旧路口到9林班银岭水库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断熟悉林地情况,学习GIS制图软件,无人机航拍操作,感觉此时我成长了不少。
不忘本心,看山还是山
如今我在科室里负责营林生产计划编制、智慧林业服务平台管理等工作,我积极向科室前辈们请教,从最基础的会务做起,再到材料写作、视频剪辑、营林质量监理、智慧林业服务平台操作等,许多业务渐渐得心应手。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林场各项活动,如撰写返乡调研报告、林学会青年论坛文章,参加篮球、演讲比赛等,也获得了一些奖项。

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这些荣誉如同高峰给我的成长印记,既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脚印,更提醒我别忘了来时的路。身为高峰人,身为林业人,此时虽身坐高楼里,但是山林并未离我远去,每一片都在我心中。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有幸在高峰成长,下一个四年,乃至未来无数个四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我都会永葆热情,不懈奋斗,与高峰共同成长,为书写高峰的精彩篇章贡献微光。
文:覃生华
编辑:杜金环
核稿:邹万春
责编:朱兵 苏绍豪